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2篇
法律   30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分型方法的STR分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的STR分型系统之间分型的一致性。方法 10 0例不同个体的DNA样本分别用单位点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和PowerPlex16System试剂盒对 13个法医学常用STR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并比较两种不同分型系统间的分型结果。结果 1例样本在D8S1179位点出现了分型不一致的结果 :银染法的基因型为 12 / 14 ,而用PowerPlex16System试剂盒的分型则为 12 / 15。结论不同的STR分型系统可导致不同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02.
PCR技术在鸟类性别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鸟类性染色体连锁基因EE0.6在Z、W染色体上长度的不同,通过选择6对不同的引物,同时设置4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别采用PCR技术对丹顶鹤、黑鹳、琉璃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鞭苔(?)鵼、戴冕鹤、火烈鸟的Z、W染色体上的EE0.6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某些引物组合能从雄鸟样品中扩增出1条片段(EE0.6Z,190 bp),而雌性鸟样品则能扩增出2务片段(EE0.6W和EE0.6Z,分别为250 bp和190 bp),但4组引物对6种鸟类EE0.6基N的扩增效果不同。证实,利用PCR技术能对鸟类进行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3.
在进行PCR检验时被中断,常有发生,一般的补救办法就是重新建立反应体系,重加模板,重新扩增。本文在PCR的各个阶段人为地制造PCR中断,研究中断发生时所处阶段以及中断状态持续时间长短对继续PCR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仪器与环境以硅珠法提取人血DNA作为扩增模板。AmpFl-STR PROFILER PLUS(以下简写为PP)和IDENTI-FILER(以下简写为ID)试剂盒(ABI)。2700、9700型PCR扩增仪(PE公司),3100基因分析仪(ABI)。环境室温在18℃~22℃间波动。1.2方法根据ABI AmpFlSTR PROFILER PLUS用户手册推荐,本文将热循环的条…  相似文献   
104.
西宁市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西宁市8个规模养殖场和部分散养户的161份猪血清样品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结果显示,所有被检猪场均有PCV2抗体阳性猪存在,161份血清样品中PCV2抗体阳性率为86.95%。从上述样品中随机抽取28份样品,用PCR方法检测了PCV2 ORF1基因;结果,从13份血清中扩增到了特异性PCV2 ORF1基因,阳性率为46.42%。证实,西宁市猪场和散养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  相似文献   
105.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 (6h)→肺、脑和腿肌 (12h)→肾和胸肌 (2 4h) ;同居鸭于混群后 4 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DNA ;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 (48h)→脾和脑 (72h)→胸肌和腿肌 (96h)→肾 (12 0h)。  相似文献   
106.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D971毒株预期的 163 6bp的S1全基因DNA片段 ;以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出其核苷酸序列 ,推导出了氨基酸序列 ,并用有关软件构建了S1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 ,IBV D971毒株与国内外AF14 0 3 5 2 (山东农业大学 )、AF15 4841(山东农业大学 )、AF193 43 2 (青岛动物检疫所 )、AY0 43 3 12 (中国农业大学 )、AF3 975 2 8(四川农业大学 )、AY0 43 2 2 1(浙江农业大学 )、AF3 5 2 3 12 (浙江农业大学 )、U2 95 2 2 (澳大利亚 )和M2 1883 (英国 )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9%、99%、95 %、94%、87%、86%、88%、82 %和 8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分别为 93 %、93 %、87%、86%、83 %、83 %、82 %和 80 %。  相似文献   
107.
应用PCR-SSP方法对辽宁地区159名无关个体进行HLA-DRB1位点基因分型,检出8组等位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为100bp),基因频率范围在0.02201~0.23899。36种可能基因型中检出33种。经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本地区汉族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为85%,观察杂合度为83%。个人鉴别机率(DP)为0.94非父排除率(EPP)为66%。本法具有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不仅适用于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移植配型,亦可用于相关疾病及人类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体外DNA扩增技术鉴定血痕性别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用体外DNA扩增技术对3例刑事案中的人血痕标本进行性别鉴定。其方法是从血痕标本中微量抽提DNA,用蛋白酶K进行消化。然后用两组引物Y1.1与Y1.2和Alu9.1与Alu9.2及国产FD耐热DNA聚合酶进行聚合酶链反(PCR)扩增DNA,电泳分析Y及Alu重复序列,从而判断血痕的性别。  相似文献   
109.
Micro-RNA (miRNA) based analysis of body fluids and composition of complex crime stains has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as a potential and powerful tool to forensic genetics. Analysis of miRNA analysis ha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mRNA but reliable miRNA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using quantitative PCR requires a solid and forensically relevant normalization strategy. In our study we evaluated a panel of 12 carefully selected reference genes for their suitability as endogenous controls in miRNA qPCR normalization in forensically relevant settings. We analyzed assay performances and variances in venous blood, semen, menstrual blood, saliva and vaginal secretion and mixtures thereof integrating highly standardized protocols with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es and included several well establishe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Based on these empirical results, we recommend normalization to the group of RNU24, RNU43, and RNU66, as this signature exhibits the most stable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least expected variation among the evaluated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in forensically relevant body fluids. To account for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how best to perform and interpret quantitative PCR experiments, our study's documentation is according to MIQE guidelines, defining the “minimum information for pub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10.
副溶血性弧菌LUXTM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LUXTM荧光PCR技术原理,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的LUXTM荧光标记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与参数,建立了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LUXTM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高度敏感,对纯菌的检测低限达到每个反应体系7个菌(CFU),经6 h增菌培养后检测,对样品的检测低限(CFU)达到100/25 g;特异性强,对副溶血性弧菌2株标准菌株和10株参考菌株的检验均呈阳性,而对霍乱弧菌等28株非目标菌的检测均呈阴性;重复性好,定量检测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此方法检测水产样品103份,检出阳性样品6份,与TaqMan荧光PCR和SN标准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用此方法可在8 h内完成对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其检测的快速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与TaqMan荧光PCR技术相当,但检测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