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4篇
法律   43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79篇
综合类   7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治安管理客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安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学术界对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一直没有取得共识,表述各异,比较典型的有“对象说”、“影响因素说”和“社会关系说”等,这表明治安管理客体尚未被准确定位。基于“权益”来界定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即治安管理客体为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治安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又有利于公安机关正确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治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2.
An armed confli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not unthinkable in the future. For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reasons, Japan would not be able to stand on the sidelines. Relying on three major concepts—national interests, path dependence and balance of power, this paper explores Japan’s three possible roles in the event of a cross-Strait conflict. First, Japan could pass the buck, staying out of the conflict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providing at most logistical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for an American military operation. Second, it could balance power, throwing its weight behind Washington against Beijing. Finally, it could play peacemaker.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several key factors that would shape Tokyo’s decision-making in the event of a cross-Strait conflict and assesses the relative probability of each option. He is the author ofExplaining Chinese Democratization (Praeger, 2000). His rec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hinese pacifism and China’s historical place in the world. For their comments,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hank anonymous reviewers, Natalie Edwards, Mei Guan, Sujian Guo, James Hsiung, Wade Hudson, Erica Johnson, Chien Liu, Andrew Needle, Anne Schotter, Steve Snow, Liang Tang, Wallace Thies, Yong Wang, and Kim Worthy.  相似文献   
83.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既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失业等负面影响,由此而导致一部分人被沉淀下来,构成了新的社会分层结构中的最底层。该阶层中的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被剥夺感强,部分人甚至有较强的反社会心理,他们往往会成为黑社会犯罪组织的潜在力量,一旦受有组织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或黑社会犯罪人员的引导便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除了对黑社会犯罪进行直接打击之外,还应当从社会方面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4.
社会形势中的不确定性是指国际国内形势中对我国安全与稳定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乃至全局性影响的潜在因素。它具有参量增多,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变量剧增,引发各种突发事件的概率提高;能见度差,演变过程与趋势不清晰等主要特征。所以,必须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努力把握由模糊关系和偶然性造成之不确定性,建立社会形势“安全阀”、“缓冲带”,提高控制有组织犯罪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5.
“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是逐步深化、逐步清晰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经典论述和当代学界提出的关于现代化的各种"标准",对现代化涵义做了分类和概括,最后落脚到社会转型来理解现代化。从社会转型来看,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化、分工化、平等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较浅的层面进展显著,较深的层面进展不显著。认识这一点,有利于人们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既积极又冷静的态度,从而做到既积极进取,又不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8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既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又是一部法学著作,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本文即从它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自由与平等"的目标、性质以及"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浅显的评析。  相似文献   
87.
现阶段,我国带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呈逐年上升之势。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 会原因。根治有组织犯罪的对策不能过于单一,更不是仅靠“严打”所能解决的,必须采取 多方位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8.
中国法学教育百年回眸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回顾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概况,指出了每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认真的反思,特别是重点分析了法学教育与社会变革、法学教育与职业教育、法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以探索法学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89.
美国采纳严格产品责任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法律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保护;调整保证的法律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美国的社会福利很大程度上不如其他西方国家。当今美国主要对于设计和信息性缺陷适用过失责任制度,严格产品制度仅适用于制造缺陷和非制造缺陷的销售者。欧洲和其他法域的严格产品制度远比美国严格。各种结构化和程序化的事务赋予美国公民更多诉至法院的机会。  相似文献   
90.
Rapid urbanisation has been an emerging issue in recent decades, particular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Bangladesh. As one of world’s largest international NGOs, BRAC, based in Bangladesh, is transiting towards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alleviating urban pover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BRAC’s current journey for eradicating urban poverty and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overty, key issues faced by the urban poor, and learning that BRAC has accumulated through its urban interventions.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coproduction”, the article identifies BRAC’s priorities to eradicate urban pover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overall urban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