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赔偿责任的立法需要明确归责原则、免责事由,以及过失相抵等问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混合责任原则,将受害人故意作为加害人唯一的免责事由,并许可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过失相抵。该条的规定顺应了保护受害人权益的立法思潮,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2.
道路交通拥堵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快捷、安全、有序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许多城市在道路建设中缺乏对未来道路车流量的预见性、超前性规划。交通管理要凸现科学人文关怀;对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警务政策,科学、严格、规范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同时,要科学用警,打造警务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3.
上海世博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增加了世博交通保障的难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上海世博会客流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有效的世博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44.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交通法规来规范交通参与人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但在实际执法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法规的实施出现了一些困惑。法定保障原则应考虑保障部门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通行规则和量化过错行为的划分依据,损害赔偿应当建立起赔偿与相应过错行为相对公平的赔偿体系。  相似文献   
45.
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对于违法行为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应当作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公安交通警察应当熟练地掌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标准、认定的方法、事故责任的推定方法、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才能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认定,以正确地执法。  相似文献   
46.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涉及多个责任人,其责任是不同的。食品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并不意味着其他连带责任者也一样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广告者承担的是过错责任。《食品安全法》关于销售者的责任规定,有宽纵之嫌;而广告者的责任似乎又过于严厉。为求平衡,销售者、广告者的责任均以过错推定责任为宜。消费者向原材料提供者的索赔,也面临法律障碍。《食品安全法》关于销售者十倍赔偿的责任规定,是“纸老虎”,消费者要胜诉十分困难。农民个人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其责任监管十分欠缺,是急需研究和完善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47.
Liu NG  Yang SM  Zhao HL  Xu JR  Zou DH  Zheng J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6):401-5, 4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MSCT扫描获得尸体断层影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尸体解剖、车辆勘验等结果综合分析交通事故撞击、碾压和挤压等行为方式中的生物力学过程,并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SCT和三维重建获得了不同受力部位骨折的位置、骨折线走向以及骨内碎裂状况等原位特征,其对于骨折的精细还原优于尸体解剖。结论 MS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原位特征的再现、图像的易操作性以及证据的保全等方面凸显优势,可对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起补充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侵权责任法》背景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的责任认定标准才是医疗损害案件裁决中的妥当标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争执不休。《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消除这种分歧和争执带来了新的曙光。法院作为"主宰"案件胜负的关键主体,应如何把握好医疗损害案件中责任认定的标准,才能真正为和谐医患关系保驾护航。本文拟从《侵权责任法》将带来的三项重大调整、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能否将患方引向法院和法院审理医疗损害案件责任认定应注意把握好三个结合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醉驾案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醉驾人员构成、发生时间以及心理等。方法收集97例杭州市某城区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醉驾入刑实施一周年的案件,从醉驾易发时间、驾驶人年龄、性别、职业特性、户籍所在地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7例醉驾案例中,26~40岁、外地户籍、非职业驾驶员的男性为多,22:00至次日5:00易发生醉驾。结论醉驾与时间、年龄、性别、职业等具有一定相关性,醉驾驾驶员多存在侥幸、图方便、逞强、好面子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