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7篇
  免费   136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147篇
世界政治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篇
法律   1090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699篇
政治理论   422篇
综合类   16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The link between resource deprivation and urban violence has long been explored in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Studies, however, have largely ignored the potential for resource deprivation in particular communities to affect rates of violence in others. The relative inattention is notable because of the strong theoretical grounds to anticipate influences that extend both to geographically contiguous areas and to those that, though not contiguous, share simila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We argue that such influences—what we term spatial and social proximity effects, respectively—constitute a central feature of community dynamics. To support this argument, we develop and test theoretically derived hypotheses about spatial and social proximity effects of resource deprivation on aggregated and disaggregated homicide counts. Ou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local area resource deprivation contributes to violence in socially proximate communities, an effect that, in the case of instrumental homicides, is stronger when such communities are spatially proximate.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theories focused on community‐level social processes and violence, and for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crime in disadvantaged areas.  相似文献   
52.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3.
“一分为三”命题包括鼎立统一。在中国哲学史上,鼎立统一即三足鼎立是有地位的。后来在谈“三”色变的氛围之下,鼎立统一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现在应该充分认识它的哲理性,肯定它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54.
随着行刑社会化、行刑轻缓化及恢复性司法理论的不断发展,社区服务令制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被很多国家引入作为针对轻罪的行刑方法。社区服务令制度不仅在刑事司法领域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在行政处罚领域也有大可为之处。当前,可行之处是将社区服务令制度纳入治安管理处罚领域,需要对其在概念上重新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服务令制度。  相似文献   
55.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中的"公私债负停征,此物不在停限"、"后有恩赦,不在免限"等抵赦条款,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赦免私债的契约表现.始于北魏时期的国家对私债的赦免,针对的是"偿利过本,翻改券契"等民间高利贷行为;唐、五代及南宋、元初赦令,延续了这个传统.这一赦免初衷,也波及到无息借贷,致使抵赦条款也出现在无息借贷契约中,反映了民间防御意识的加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的反复出现与国家免除民间债负赦令的频繁发布,反映了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长时间博弈.明清时,国家不再以赦令形式免除私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也随即消失.  相似文献   
56.
技术合同作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形式,有着特定的范式、内容和要求。文章对技术合同的经济"成本"打量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合同进行了思考,认为技术合同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形式与内容、可能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57.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的视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面临的新环境、新课题和新要求 ,要求我国妇女理论研究应关注以下五个问题 :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妇女问题为核心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以应对体制转型时期女性突出问题为核心的对策性妇女问题研究 ;以促进妇女权益实现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性妇女理论研究 ;以实现妇女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条件性妇女理论研究 ;以探索中国妇女运动发展规律为核心的妇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8.
现行《刑法》第237条第1款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在罪名设置及主观要件上存在缺陷。为贯彻科学立法精神,借鉴国外立法例,建议取消强制侮辱妇女罪罪名和刺激或满足性欲的内心倾向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59.
构建铁路客站治安防控体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当前铁路客站治安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五大能力、六大机制"建设这一构建科学、高效的客站治安防控体系的架构支撑,实现由事后处置为主向超前防范为主、由重治标向重治本的转变,是从更深层次和领域研究解决火车站地区治安问题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60.
现代化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国或者小的地区来说,共同实现现代化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或者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就不可能同步实现现代化,而只能是区域现代化,通过区域现代化来推动整体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