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9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民事再审事由是指能够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法定事由,是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某种意义上是有效遏制无限申诉与无限再审的重要关口,决定着再审制度的重构方向。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长久以来一直进行着探讨与实践,民事诉讼法中再审事由的修订就是最好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申诉难的问题,但仍存在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2.
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看,他的国家观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将国家视为实现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共同体(Gemeinwesen)。然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将国家规定为虚幻的共同体(illusorische Gemeinschaft)。用词的变化反映了马克思国家观的变化。对现实的个人以及社会关系的发现,使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解实现了由逻辑到历史的转变,从而导致他的国家观变革。  相似文献   
43.
知识产权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可转让性,可用来担保融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不能转移占有、知识产权价值易变以及侵权可能性造成知识产权融资的内在风险,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制度不能在较高程度上消弭这种风险,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困难。分析以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收益以及第三人信用担保三种融资担保模式,文章认为采用政府担保企业融资及企业知识产权反担保策略,具有可取性。  相似文献   
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的“新唯物主义”日趋成熟,其成熟的基点就在于对“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内涵的科学把握。“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性主要表现在:在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中进一步完成了“现实的人”的历史发现;在分析人类需要、分工、交往、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了“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的实现途径;在扬弃以往生产和交往形式的基础上明确了“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的旨向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寻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的契合,必须从"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46.
将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剥离之后,应当加快立法,将这一制度系统化和规范化。和其他信访相比,涉法涉诉信访和诉讼程序、司法制度等问题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通过政法机关内部的自律自查可以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的大部分问题,但也有一些复杂问题,政法机关无法自己解决,仍然需要外部支持,应当和地方党委、政府良好沟通,形成合理的问题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7.
毛泽东在执政时期领导全党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其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为重点,同时加强科学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并强调了干部廉洁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要有善于学习的科学态度。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学习思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构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8.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困难涉及法律政策、当事人、警察自身、执法保障和多机构合作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些困难需推动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加强反家庭暴力的宣传,开展专业培训,争取领导重视和建立多机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9.
党政干部"弱势群体"是指官场中的边缘人,是处于工作"边缘化"、人员"地域化"、思想"程式化"状态的党政干部。党政干部"弱势群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更有干部自身的原因。这一问题的产生,其负面影响是消极而严重的,我们必须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层面予以重视和解决。主要路径是:一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二是构建科学的干部考评与选拔制度;三是干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在中国大陆快速的滋生和蔓延,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引起了司法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黑社会性质组织许多方面的特点决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一般缺乏法制观念、侥幸和畏罪心理严重,审讯工作应周密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达到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