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地位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有两种论调:其一,中国正在走西方殖民大国的旧路,在非洲大量攫取资源和能源;其二,不附加条件的中国投资与援助助长或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腐败和暴政,不利于或扰乱了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两种论调显示出对中非关系进行政治化操作和将其"妖魔化"的倾向。对中非关系近年来的实际发展进行考察,就能很容易地驳斥这两种不实论调。实际上,中国不仅推动了非洲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维护非洲社会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11月17日至20日期间访问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出席东亚峰会。这是奥巴马在选举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第一个}H访的地区.其缅甸之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奥巴马政府视缅甸改革开放为第一任期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问题是影响欧亚大陆国际战略以及地区安全格局的一个焦点问题,也始终是上海合作组织客观上难以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近年来,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阿富汗战略展开重大调整,但阿富汗局势及其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再趋严峻,上海合作组织对阿富汗问题的政策和作为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上海合作组织必须推出与时俱进的阿富汗问题新战略。上海合作组织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政策取向主要从改善安全环境、推进政治和解、参与经济和社会重建、加强国际合作四方面入手。在阿富汗问题上上海合作组织可以有所作为,但要恰当定位,把握好度,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4.
胡志勇 《学习月刊》2012,(15):45-46
2012年1月5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推出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以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与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现代国际关系》2012,(6):15-19,36
2011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无关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对中东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该政策导致部分阿拉伯国家丧失政治改革主导权,执政当局统治基础被削弱,部分社会精英思想出现混乱,最终催生、加剧了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韩国,以及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中,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朝鲜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面对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期以来,出于各自“大国战略”目标与共同利益的需要,日本与印度互有所求,相互借重,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经济与安全合作尤为突出。这反映了日印共同防范中国崛起与制约中国发展的心态。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迄今,全球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民族国家对于移民政策的相对开放,以及越来越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个人和家庭,特别是拥有双语能力的知识精英的增加,都极大地促进了移民的跨边界的人口流动。中国的国际移民正是在这种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促使下,日益意识到有必要在居住国和祖(籍)国之间运用多重身份,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不讳言,在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移民个人和群体,将有更多机会为移民和国家关系的最新发展探寻可能途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是美国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多边谈判架构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了这一多边谈判的发展动力问题。从内部看,由于在美国的实力和意愿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谈判本身面临着内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决定了美国无法采取"以经济换安全"的传统做法来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从外部看,经济效益并不能充分解释谈判的持续进行,区域贸易谈判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难以产生充分的前行动力。然而,利用当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产生疑惧情绪,进而希望借助美国平衡中国的心理,美国得以顺利推进TPP谈判。经济与安全的密切互动为美国推动TPP谈判提供了较强的发展动力。面对TPP谈判带来的国际形势新变化,中国应该有的放矢,通过积极应对来化解TPP谈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赵国军 《当代世界》2013,(11):49-52
2013年9月30日,由于民主、共和两党未能就政府新财年预算决议达成共识,导致美国政府某些部门停摆,大约80万政府雇员暂时失业。经过两周多的相互指责,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最终于10月17日先后表决通过财政预算案。美国两党围绕财政预算和债务上限的斗争暂告一段落。政府停摆的背后,凸显出美国政治日益极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