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04,30(1):101-106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成功整合体现出学术反思在学科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种自觉。所以,历史人类学并非学科生存策略上的需求性产物,而是知识与叙事上的优势互补。随着人类学自身的历史发展以及学理依据、学科内容、学术规范的不断演变,使它不仅具有知识的整合特点,而且兼有反思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论“舅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舅表优先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其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仅就西南地区2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考察,实行“姑舅表优先婚”的就有近20个;它们是:苗、侗、布依、彝、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普米、怒、德昂、基诺、水、瑶、羌、门巴族等。就笔者手边所及的文献材料,对这样一种几乎主宰那些少数民族婚姻和家庭的历史习俗和文化现象,我们所得到的解释几乎只是“母系氏族的遗风”等近乎装饰性词句。因此,对负载在“姑舅表优先婚”上面的历史涵盖的诠释,相信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志是人类学用于学科实践和研究的范式。它的转型和转变也成为学科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体现。在古典时代,人类学侧重于人类的原始形貌,“原始(野性)民族志”成了一种代表性类型。现代民族志则以反映客观事实的照相机式的“科学民族志”为标志。阐释人类学以释放主观性为特点的“实验民族志”成为近几十年人类学的代表性范式。近些年来,一种新型人类学范式悄然出现——博物民族志(“多物种民族志”)成为代表。作为新的价值追求,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生物—生命”危机,致力于建构以“三生话语”为主轴的民族志范式,突出了“边缘形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城镇化"使得传统乡土社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命运的抉择。以农耕传统为背景的中华文明正在接受挑战,抢救快速消失的乡土景观考验着当代学者的责任与能力。据此,我们尝试着"生生不息的乡土景观模型"的建构,将有助于在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保持传统乡土景观的形制。  相似文献   
15.
"文明"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印证,人类认知的逻辑性表述,不同民族、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创造与认同,也是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结果。文明不是独大,更不能霸凌;而是平等、尊重、互助、对话、交流、学习和采借。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文明对话"在新的语境中有了全新的含义。文章将文明的几个关键词简化为1("一人/二人")、2(两个"中心")、3(三元/二元)、4(四面八方)、5("五互"原则)序列。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与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兼容旅行文化的学问,其"商标"是所谓的"田野作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当做一个静态的、封闭的、落后的、族群和空间的假定和规定.今天,一批人类学批评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新的主张,如"空间实践","后民族志实践"等.这种带有"范式变革"的转型,不仅意味着民族志研究在族群和传统学科领域受到了挑战,同时也是对所谓"表现危机"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仪式历来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生态和谐方面,仪式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仪式为人们制造了神圣的时间与空间.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密枝山祭祀为例.可以看出仪式与生态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村民们如何在仪式实践中实现与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02,28(6):40-42
旅游是介乎于东道主和游客之间的结构性行为,就不仅仅指具体的人的行为,它必定包含着一种自然生态或者生产形态的改变。旅游开发时常成为"建设/破坏"地方性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对矛盾。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如果贸然把自己的特色去作金钱交换,又无法使这种交换长时间地继续下去,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特别警示的是:切不能以牺牲地方性文化资源为代价,削弱了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传承主体的实践,而时下的遗产保护却侧重于外部给予,从而造成活态遗产形态的丢失.因而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特别强调"家园生态"的维持与重建,以及地方文化持有者的重要作用.笔者以"畲族小说歌"为倒,试图阐述"家园遗产"理念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学科诞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人类心智同一性的认同,该认同中蕴涵着两层含义:人类与非人类的区隔;在"心智同一"的前提下关注同中之异。于是"我"与"他"的关系成为人类学研究"他者"的逻辑起点。如今"我"和"他"的关系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了不同语境,反思"我"和"他"的关系,反思人类学理论,尤其是族群共同体知识的语境性显得愈发重要。讨论"自我的他性",可以反思"我"和"他"的关系以及相关理论在语境中的策略性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