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362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京 《中国公证》2007,(7):32-34
一、提存的概念及类型(一)提存的概念依提存的起源角度,提存制度的产生是基于对债务人诚实清偿债务的保护,限制恶意债权人的诉辩。其在债法上的作用在于维护契约双方的诚信,从而消灭消极债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为人们在商海搏击中大显身手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的空间。提蓝小卖摆地摊或开公司搞批发做股票期货都是买卖.只是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及其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恶意炒作”事件层出不穷,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利益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网络炒新闻的危害已经逐渐为传播学者所重视,笔者将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和危害加以分析,旨在为如何杜绝恶意炒作现象,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公信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恶意诉讼是由特定当事人推动、利用诉讼程序掩盖非法目的、与法治精神相背的诉讼行为。其产生与法律制度上的缺陷、诉讼的负面效应、不法利益或非法目的的驱动、立案审查不严或者个别办案人员素质不高等有关。我国应详细规定被告的资格,在刑法中增设民事伪证罪和诉讼诈骗罪,提高罚款数额,确立诉讼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赋予受害人提起反诉、事后另诉的权利以及刑事诉讼请求权和司法制裁请求权,最大限度地遏制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15.
恶意民事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采用伪造、变造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重要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恶意将与其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卷入诉讼的行为。它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替其伪造、变造了重要证据,并以此作为其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支撑,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相对人向其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第二,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即行为人通过民事诉讼,希望人民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6.
时效取得制度中的善意与恶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效取得制度是否以善意占有为要件,存在不同观点及立法例。权衡利弊,不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的时效取得制度更为可取。作为这一制度选择的体系化要求,有必要对占有人的占有方式、时效期间、溯及力及相关债权关系等作相应调整,以谋达既能维护财产秩序、促进物之效用,又能协调原权利人与占有人之间利益平衡的时效取得制度之构建。  相似文献   
17.
孙升亮 《半月谈》2004,(24):6-7
当前的两岸关系形势十分严峻:在陈水扁当局的恶意挑衅下,依然存在着出现“台独”重大事变的危险性。因而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确保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变,仍然是摆在海内外中国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商标法领域少有对商标侵权和争议所要求的主观状态进行讨论,同时又难以照搬民法的现有原理,这不仅造成对《商标法》各条款规定的“恶意”如何理解认识模糊,而且容易导致司法实践无所依托.将商标法领域涉及的主观状态分为“不知”、“仅明知”、“搭便车”、“恶意抢注”四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梳理了《商标法》中各相关条款涉及到的主观状态,希望为司法提供一些有用线索.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权滥用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学界在诉权滥用的概念界定上存在很多分歧,例如,界定诉权滥用是否依据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中是否包括过失、诉权滥用是否包括诉讼权利滥用,以及诉权滥用与恶意诉讼是否为同一概念等。这些分歧不仅带来理论上的困惑,更无法用于指引实践,以厘清合理诉讼与不正当诉讼之间的界限。因此,要研究如何应对诉权滥用,首先应当澄清概念分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12,(9):5-5
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审时度势,明确无误地向世人昭示了诉讼诚信原则。在诸多的条款中对诚信原则的落实作出了具体化的制度安排。主要有:其一,禁止恶意诉讼。据此,当事人相互之间如果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则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并且还要视其情节之轻重,为其课加罚款、拘留等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