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郭雅馨  李毅弘 《前沿》2012,(17):11-1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推动社会进步根本性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展失衡;作为工人阶级主体阶层的职工阶层向上流动困难,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与其他阶层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职工阶层资源占有的弱势;此外,职业流动机制的不健全、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以及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加深了固化的程度.深入研究职工阶层的发展现状对于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政领导干部作风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的好坏,更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抓住党政领导干部作风这个关键点,以增强党性为基础,以转变学风为依托,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以加强自律为关键,以完善监管机制为重点来遏制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王智  李毅弘 《世纪桥》2012,(7):83-8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党群关系问题,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党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原因、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类农村社会组织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正向调适,已成为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有效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增强社会组织自律,才能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国民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中,丰富和突显了科学发展的民生理念。在经济发展根本目的上,突出民富和共富;经济发展速度上,突显民生方向和民生基础;经济发展结构上,突显促增长、保民生;经济协调发展和成果共享途径上,切实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根本,其实现程度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缕析建国以来党员权利保障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党员权利保障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提出了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规范党代表质询权、尊重少数党员权利等方面实施党员权利保障的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根本,其实现程度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通过缕析建国以来党员权利保障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党员权利保障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提出了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规范党代表质询权、尊重少数党员权利等方面实施党员权利保障的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村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生态系统"的次级系统,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中维持生存和发展;包含多种结构要素和功能要素,分别构成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可视为其整体功能输出作用于系统自身和外在环境的效能。基于新时代基层党建的目标,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核心要素包括: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其作用于环境产生的效能(组织力)的理想样态,应由中心力、内环力、外环力构成。实现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理想状态,必须把握当前最有利的因素,分析现实中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李毅弘  殷焕举 《前沿》2011,(9):162-164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时,坚持社会视角和自然视角的统一,既周密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这两种关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发展的、辩证的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相互作用;揭示了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社会实践;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根本途径。这些观点和思想具有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当今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