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正目次一、引言二、我国合会法律调整的历史演进三、我国合会法律调整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探析四、域外合会法律调整的经验借鉴五、我国合会的法律调整一、引言合会,起源于我国唐宋时期,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以合会会员间的相互信任为内在保证,在民间经济往来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互通有无、周转资金作用。合会英译为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ROSCA"),〔1〕即轮转储蓄与信贷协会,也称为  相似文献   
12.
朱磊 《台声》2009,(6):17-18
1949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因政治原因中断了30年,又恢复了30年,目前已经处于正常化的最后阶段。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由间接.单向.局部的经济往来过渡为直接、双向、全面的经济交流。随着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的实现,两岸“三通”中只有通商问题还未实现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3.
霜凌  叮咚 《廉政瞭望》2013,(3):40-41
副县长的"幸运女神""我没有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插手我分管的工作,并与建筑老板有不正当经济往来,我也听信妻子的话,经常为老板打招呼,帮他们揽工程……"2012年10月,在重庆监狱服刑的赵应明写下了《忏悔录》,回溯他被"枕头风"刮倒的灰色经历。赵应明与吴雪梅曾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现年50岁的赵应明出生于重庆市忠县一个贫困的山区家庭,17岁那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4.
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蜀身毒道,因从大理至保山须经过博南山脉,故又称“博南古道”。博南古道始于汉代,明清时期兴盛,是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历史岁月中来往的马帮在古道上遗留下了深深的马蹄足印,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封存于史籍与记忆中。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单位某高校教务处、犯罪嫌疑人夏某、吴某在担任某高校教务处处长、副处长期间,为谋取小团体的利益,在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的经济往来中,在账外暗中收受6家书商购书返还款23次,共计人民币100752.20元,所得赃款放入由吴某保管的教务处的小金库中。  相似文献   
16.
打造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才培养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励 《当代广西》2007,(4):11-11
最近,自治区人事厅向社会公布了《2007年人才开发目录》。《目录》显示,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随着南北钦防区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商业受贿罪是指发生于经济交往中的贿赂犯罪与普通贿赂犯罪有重大区别.其实这种认识并不符合我国一罪名的立法特点与受贿罪群构罪要件相互交叉的状况。从行贿的角度看行为是发生于经济往来中,属商业受贿。而从受贿的视角出发则是利用了职务便利。属公职受贿,因此两者在公务员参与的场合是不易区分的。为此,本文的论述依照法定的罪名展开。关于这种犯罪在理论研究上的热点几乎集合于主客观构件的问题上,诸如客观构件上的“利用职务之便”、  相似文献   
18.
讨债十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法人与分民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债务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存心欺诈。那么如何依法解决债务纠纷和追计债务呢?以下介绍十种讨债方法和讨债技巧.供当事人在追讨债务时灵活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人民群众走出国门更加便利。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的合作往来更为密切,在带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为走私活动的掩护,各种形式的走私活动暗流涌动。由于走私犯罪涉及刑法多个条文所规定的若干种表现不同的客观行为,又涉及到对外贸易、海关业务等专门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田野  丛林 《检察风云》2015,(5):60-61
夫妻感情破裂后,为了不伤害孩子,签订《分居协议》约定“离异”不离家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离异”不离家,分居不离婚,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经济往来各自为政。那么此类《分居协议》的法律性质该如何定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