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1.
江泽民同志去年“七一”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科学阐明了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全党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鉴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先进性以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等深层次理论问题的研究,无论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还是对确保我们党在新世纪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变革已成为一个持续近10年的热点问题,其背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关系的调整.农村的人地配置关系、经济趋向、社会秩序和治理结构不断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开始出现诸多问题,并因此面临调整和变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列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为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指针。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矛盾频发的严峻局面,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路径研究,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已成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要准确把握深化改革进程中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新特点,厘清利益关系调整中的突出矛盾,建立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利益关系新格局,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深入了解并把握各利益群体对社会利益分化的不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专门对私营企业主在这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类汇聚既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又与文明发展的脉络相吻合,就此而言,它与人类进化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本文旨在从复杂的历史图卷中勾勒出人类汇聚的动因、纽带、类型以及汇聚与流散的相对性等基本要素,并用以探讨人类汇聚和文明发展的相关性。进而通过对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考察,展示了因人类汇聚加速而形成的高密度、大规模社会对现代文明的促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在政府目标职能中的浮现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进入矛盾多发期的基本现实,而当下对社会和公共安全风险的强烈关注,则意味着转型社会内蕴的更多不确定性正在被人们明确感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面临的困境意味着社会开始具备型塑执政党的主体性,因而应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系统性挑战,认识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的意义。作者系统分析了新的社会发展格局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关键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向和策略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了依托社区建构基层党建新体制等观点。作者还从增强基层基础工作有效性的角度,提出了善于通过民间社会组织凝集和管理社会等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理论的科学性立足于对实证性与逻辑性两大方法论原则的遵循.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以及实证性与逻辑性的有机结合.唯物史观范式不仅解决了社会科学的可能性问题,而且指出了科学地研究社会的典范路径--坚定的现实指向并在整体剖析客观现实结构性规律的基础上追溯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为实证法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使他在"资本主义的理想模式"中发现了"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必然性,这不仅创造了实证法则与逻辑抽象有机结合的研究范例,而且实现了实证研究概括能力的提升以及向价值领域的回归,社会主义从而成为必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具备了实践本性.马克思贯彻自己科学方法论的彻底性在于,他指出了自己理论所涵盖社会事实的历史限度和理论对现实的抽象距离,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留下了发展理论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是一场由计划全控型组织结构向市场契约型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则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利益分配中的相对剥夺、身份壁垒、贫困和失业等结构因素强化了新旧并存时期社会的不稳定倾向。如果各种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化解,改革中后期仍有可能出现危机和挫折。应当避免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以理性的方式包容对立,在张力中求得平衡,使不同力量之间的张力本身转化为改革稳定推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同时,也使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的问题重新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那么,公平和效率就真的必须有先有后,此起彼伏吗?我以为,这样提问体现的还是一种基于传统总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很容易把人们引向一种无解的境地,因而并没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