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江 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党在以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作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时 ,也应该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来理解这个论断 ,依据“三个代表”的要求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必然要求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2.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和政治,独立的社会空间受到挤压,社会活力被严重抑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民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社会生活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23.
政治与社会稳定:转型时期的不利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社会已经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进入“九五”时期,改革也相应地迈入了中期阶段,如何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是当前党和政府客观承载的主要使命。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以其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24.
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西恒、矫海霞的“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城市精神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精神的关键在于塑造城市个性,并提出了培育上海城市精神需把握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5.
26.
社区公益服务标志着我国社区发展层级的提升,但仍呈现体系破碎、功能紊乱的状态。因此需要努力推进机制创新,统筹公办福利与民办公益两个体系的改革,在同一进程中解决行政化的问题与社会化的问题。借助治理理论提供的思考框架,可寻求一种融合多种制度体系、容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效配置资源并且承担更大社会变革使命的社区公益服务新机制。这种新机制以多主体参与为轴心,以建构责任政府、"社会企业"和"社会市场"为要旨,以政府、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和基层党组织的适应性调整为基础,以协商性参与、知识整合、体系开放、社会学习为纽带,可组建起一种社区公益服务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27.
党建文化及其社会化——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建文化是从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提取的新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相互适应和塑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党建文化概念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反思党的建设内在机制的有用工具,展示了执政党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呈现了在改造社会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改造的政党意识的精髓,也为勾勒党的建设方向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28.
党建文化与政党转型——中国共产党转型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建文化是党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包括作用于党建实践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信仰认同和思维方式.党建文化由党的建设实践所衍生,并与此同时一旦生成又会影响或支配党的建设实践,构成一定时期党的建设的模式化取向.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需要突破传统任务取向型的集权文化模式,向权利取向型的民主文化模式转变,以推动党建模式从任务型政党向法理型政党转型.  相似文献   
29.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0.
中国与北美虽然对社区的定义存在基本融通之处,但隐在社区概念背后的思维方式存在重大差别,导致社区建设的实践理念也出现明显差异。从国内关注的社区体制、社区服务、社区组织、社区文化等4个方面比较,两地社区建设在经验上已经各有短长,并不能轻易做优劣之分,这与两地的传统、文化、体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关系。但从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看,北美社区贯穿的社会化特色与中国社区贯穿的行政化特色相比,的确可启发我们在社区建设的理念上增强社会化关怀、行动上推崇人性化服务、建制上提升居民的组织化能力、模式上探索特色性框架。中国特色的方向在于整合行政化的遗产与社会化的趋向,而其前提是向社会赋权并且有效地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