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6年10月9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进行了地下核试验,不仅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而且对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的东北亚战略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并使韩国卢武铉政府长期推行的对朝鲜的"和平繁荣"政策受到重大挫折.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10月一致通过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并成立制裁朝鲜委员会.那么,朝鲜为何竟然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要进行核试验呢?在朝鲜核试验的背景下,韩国的对朝政策何去何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与朝鲜核试验的关系如何?美国是否会对朝鲜动武,以战争手段变更朝鲜政权?这些问题无疑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韩国很快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然而,由于农村改革的滞后和作为工业化的代价,韩国农业衰退,城乡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农耕用地被大量征用开发和城镇化的推行,农民陷入贫困化,并大量流亡城市。在朴正熙维新开发体制下,如何解决农民的贫困化,消除城乡差别,振兴韩国农业,成为朴政权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促进韩国社会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朴正熙政权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开发政策,并由政府主导在全国大力推行“新村运动”,以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经济环境。朴正熙的农村开发政策取…  相似文献   
13.
韩国朴槿惠政府将在李明博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韩国的外交政策,以韩关战略同盟关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并在推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方面,努力构建朝鲜半岛的南北信任程序,以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朴槿惠政府还将强化韩美中三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合作,以进一步发挥韩国在中关两国和东北亚外交安保领域中的战略协调作用。朴槿惠政府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将取决于三大变量的博弈,即关朝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中朝关系的变化。随着中关韩朝等半岛周边国家外交安保政策的调整,朝鲜半岛最终将走上和解与和平、合作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14.
9世纪末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横跨东北亚和内陆亚洲的庞大帝国——辽帝国。作为由游牧民族建立起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辽帝国探索出了一套以“因俗而治”和“一国二元”体制为制度框架的国家政治和以农耕与游牧并重的国家安全思想。为了构建以辽帝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辽帝国实行和战并用,以儒家德治思想为对外安全的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羁縻、封贡、宗藩体系以拱卫辽帝国的安全发展,不仅确立了对宋朝的外交优势,且先后使东亚的高丽和西夏以及内陆亚洲的高昌回鹘、喀拉汗王朝、花剌子模等向其朝贡,建立以辽帝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故辽之所以“雄长二百年”,皆因虽尚武,但注重儒家德治教化,处“四战之地”而能应对得宜。为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和保障从内陆亚洲到东亚丝绸之路的畅通,辽帝国对漠北蒙古高原进行军事征伐,征抚并用,在镇州设立西北路招讨司,设立一系列边防城池,以建立边疆安全的防御体系,并采用屯田和移民实边等方式展开对漠北蒙古和西北边疆的经略,从而建立了西北边疆安全防御体系,保障了从漠北蒙古到西域乃至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韩国李明博总统访华为契机,较为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战略背景及内涵,并探讨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韩两国以及有关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和平繁荣政策,是韩国卢武铉担任总统后在继承金大中“阳光政策”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谋求南北双方和东北亚的共同繁荣,奠定和平统一和将韩国建设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的发展基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它体现了卢武铉总统对朝鲜以及整个东北亚外交的基本战略,该战略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化”措施抗击疫情。其中,中国的“武汉模式”和日本的“仙台模式”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抗疫策略,中国的抗疫模式遵循的是“完全安全化”的路径,而日本遵循的则是“有限安全化”的路径。通过梳理 “安全化”模式和“安全化”困境的既有研究,对 “武汉模式”和“仙台模式”的“安全化”进程及特征以及“完全安全化”和“有限安全化”进行比较研究和理论阐释。在“完全安全化”模式中,施动者应对威胁进行准确判断、施动者与受众共同发挥抗疫主体作用、“安全化”先于“去安全化”在场,而“有限安全化”模式则具有受众发挥更为关键的主体作用、“安全化”与“去安全化”须同时在场的特征。上述两种模式所形成的“东亚模式”对国际社会治理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具有借鉴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抗疫模式,为了切实保障人的安全,都必须在抗疫过程中确保“去安全化”的在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化”的困境,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