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08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各国政治   263篇
工人农民   152篇
世界政治   6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1篇
法律   3453篇
中国共产党   5236篇
中国政治   7313篇
政治理论   3468篇
综合类   4565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1058篇
  2022年   924篇
  2021年   1400篇
  2020年   2302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683篇
  2016年   938篇
  2015年   1741篇
  2014年   3255篇
  2013年   1447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444篇
  2010年   1270篇
  2009年   1057篇
  2008年   1145篇
  2007年   876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围绕国家治理效能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化发展的进阶逻辑,具有深刻含义、鲜明特质与重要价值。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效能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主要有:统筹发展与治理要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必须遵循中国制度原理,制度执行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优化治理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更好转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论述彰显出鲜明的理论特质,体现了党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家治理理论,进一步推动打破西方治理话语霸权,有利于引领创造中国之治新奇迹。  相似文献   
102.
由政党、国家、社会三大主体权力非均衡性推演出的“非对称互动”治理样态,是“政党—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深层意涵,能较好阐释中国乡村治理实践模式。由于“非对称互动”构成了乡村社会复杂多样的治理形态,再加之皖南S乡三个村庄的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等客观条件不同,故延伸出党支部引领型、行政兜底型、自组织参与型的治理模式。具有中国乡村治理本土特色的非对称互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国家治理格局中,不仅理论释义和实践解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而且兼具政党中心逻辑和情理兼容逻辑。  相似文献   
10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4.
于学强 《探索》2020,(3):86-97
高度强化并充分发掘巡视制度的政治功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极具特色的方面。增强党内巡视制度研究的学理性,并且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及其治理效能的转化结合起来作深入分析,体现了巡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党内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最有权威、最有推动力、最有资源、最有成效的监督样态。但是,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面临着领导层意志的持续性、民众支持的边际性、上下联动的有效性、各类监督的系统性四重考验。推进党内巡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要坚定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即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强化党的领导执行力;要推进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巡视巡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巡视巡察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保障;要借鉴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汲取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成果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相关监督制度成果;要助力党规国法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党内监督、党际监督和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105.
阚道远  左权 《理论建设》2020,36(1):29-3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发达国家政治生活和舆论空间时有体现,成为不和谐因素,引起了执政当局的高度关注。为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定团结,发达国家不遗余力治理历史虚无主义,在政界、学界和新闻工作中始终强调历史清醒和"政治正确",树立底线意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历史观塑造;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维护历史共识和民族英雄声誉;着力治理网络舆论,源头防范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发达国家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重要举措,存在典型的"单向度思维"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采取的一些做法对当前我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治理的新变化,我国司法机关需要通过改革,对介入经济治理的职能和制度优化与厘定,围绕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探讨经济转型时期的司法作为。通过司法对经济政策能动作用的分析,探讨司法改革背景下法院的治理功能与权力界限。将之作为推动经济治理转型的长远战略,并构成国家治理转型的经济背景。一方面,法院的政治使命与社会价值要求其在经济治理中发挥积极功能,彰显转型时代的司法担当;另一方面,司法的运行规律和内在属性要求法院严守司法权力边界,寻求司法能动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108.
刘军 《共产党人》2020,(2):23-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扶持发展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治国理政探索实践,构建了"中国之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由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构成,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的运行规则,党的领导、组织保障、权力监督的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实现条件,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彰显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体系,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检验而完善,与时俱进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市长热线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数据及各类新兴技术快速融入社会治理及城市治理的大背景下,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作为一个由政府背书的平台,市长热线在社会治理领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发挥"民意收集器""情绪缓冲带""解决问题枢纽站""施政检测仪"等多重效能。当前形势下,依托精细化数据运营,市长热线的发展趋势应是真正进化为城市治理智库,既能提升民意收集的速度、对城市运行态势研判的精准度,还能提升社会监督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力促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的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