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从本体、工夫、修身理想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之学”这一思想。“在我”体现了朱熹“万理具于吾身”的本体论思想,即“理之在我”,阐述了“理”与“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修德行仁,天命在我”的工夫论思想,即修养“在我之心”。“在我之学”旨在时时地“反身而诚”“反观内视”,完善君子的内在德性,通过“在我”这一根本方法从而实现“君子”人格的修身理想。  相似文献   
162.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