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我国既有的民事基本法中对撤诉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关系尚未有统一的规定。本文以当事人撤诉的现实原因的多样性出发,结合诉讼时效制度对权利人利益的影响的分析,得出应注重对权利人的修正性保护。在规则制定上,借鉴了大陆法系的具体规定,提出了建议,以期望弥补这一规则空白。  相似文献   
182.
试论保证期间及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英 《法学论坛》2001,16(2):55-60
《担保法》舍弃了在其之前使用的"保证责任期限"而使用了"保证期间"这一新概念,但其不同条文中的保证期间含义又有所不同;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新规定又极易导致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混淆.究竟应如何理解保证期间及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司法实践中急需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论述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83.
保证期间制度的设立意在排除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适用 ,不存在前者向后者的转化 ,也不存在二者的衔接问题 ;保证期间既非除斥期间 ,又非诉讼时效 ,但可准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当事人双方利益平衡之结果 ,应尊重双方的约定。法定保证期间不是约定保证期间的最低限度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也不是约定保证期间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184.
文章通过对追偿人的追偿权及追偿时效应以实际履行债务为必要条件;追偿人尚未实际履行债务前,以生效法律文书提起的追偿诉讼,追偿时效中断,实体审判程序应中止;追偿人不合理的追偿主张法律不予支持等论述,对《海商法》第257条有关追偿时效问题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5.
张昳  钱立勇 《党史文苑》2005,2(7):14-16
党委制是确保我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31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红军中的党委制被迫取消,给苏区和红军建设带来极大损失;抗战时期,我军采取军政委员会的形式,实际继承了党委制的主要原则;抗战胜利后,恢复党委制的条件逐渐成熟,党中央及时恢复、健全党委制,推动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军的党委制,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军队建设和履行打赢使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6.
前不久,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计生委主任郭世忠"殉职在工作岗位上".次日,新县县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县政府也给他追记个人三等功.随后,县委、县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县城的所有处级干部以及各乡镇负责人共四百余人参会,仅花圈就拉了好几大汽车.追悼会上,县委副书记泣不成声,讲话几度中断.  相似文献   
187.
李天绶 《北京观察》2004,(11):14-16
十年动乱,统一战线是重灾区.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胜利召开,宣告"文革"结束.同年12月,全国政协四届七次常务委员会举行扩大会议,中断十余年的政协工作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88.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不当中断磋商的,应赔偿对方因此而发生的损失。是否构成该赔偿责任,需要在信赖合理性程度与过错程度的比较权衡中作出判断。中断磋商的正当理由的范围,应谨慎地进行限定。赔偿的范围通常限于信赖利益损失,并且不超过履行利益之上限,但是在例外情形下,可以超过履行利益的范围。中断磋商的赔偿责任在体系定位上存在争议,个案审理中需要警惕体系定位本身的误导可能性,并应以个案情境为判断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9.
霍海红 《现代法学》2023,(1):182-193
《民事诉讼法》第261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一直被解释为申请执行期间适用的排除规则,并得到《民诉法解释》第515条和第517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规则的确认,但其实该解释与2007年后申请执行期间的“时效”转向相冲突。《强制执行法(草案)》第83条将“自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日起满五年且未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作为执行终结事由之一,虽有否定执行时效排除规则的意味,但它一方面使得申请执行期间走回“期限”定性的老路,另一方面有苛责权利人之嫌。《民事诉讼法》第261条中“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是对“申请执行权不消灭”的操作性强调,也是对“债权未消灭”的程序性回应,与执行时效无关。终本程序的执行时效后果应直接适用《民法典》第195条“时效中断”规则,产生“从有关程序终结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