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渝 《新民周刊》2012,(12):36-37
在各国各怀心事的情况下,本是核安全峰会中的一些重大正题,却成了"走过场"的例行讨论。3月26日至27日,韩国政府在首尔CORX会展中心召开核安全峰会,共有53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是韩国迄今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峰会,而峰会议题"核"元素与生俱来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更为该峰会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2011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军事形势也在紧紧围绕国际形势而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原有的热点高温难降,新的热点不断涌现;主要国家相继调整充实军事战略,以适应安全环境变化;各国高度重视军力建设,积极主动推进军事转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新疆域”争夺激烈;国际军控与核裁军缓慢前行,防...  相似文献   
23.
近来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成为有核国家是朝鲜的基本国策,朝鲜绝不会弃核。从目前情况看,六方会谈即使重开,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核裁军,因此实际上已经宣布了六方会谈的死亡。虽然六方会谈各方都不希望发生战争,但是制裁决议出台后,发生第二次朝鲜战争的可能性增大。而联合国制裁决议的出台,更使中国处于严厉执行还是虚应故事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24.
2010年4月12日,为期两天的首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47个国家领导人或代表,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参会,这是历史上首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的多边核安全会议。此次峰会主要讨论核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的作用等问题。胡锦涛主席从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安全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率团与会,为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赞扬。  相似文献   
25.
无核世界现实建构的困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能武  刘戟锋 《湖湘论坛》2010,23(1):113-118
针对核武器作为终极武器的特征日益显露,建构无核世界的呼声正与日俱增。但实践中也存在共同利益基础薄弱、外部强制力不足、基本理念和道义准则存异和权力分配结构失衡的障碍。从操作层面来看,无核世界建构的现实可能性有待美国真正率先垂范,俄罗斯适时跟进,其他核国家的积极回应。同时,美国应改变延伸威慑战略,力促朝核、伊核问题的合理解决。国际社会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实现世界无核化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核武器自问世起,便成为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相互都割舍不下的遏制工具。冷战期间,美苏在相互追逐优势中达到核平衡,在平衡中各自继续追逐核优势,并在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力图谋求攻防兼备的核优势战略,而俄罗斯由于国力限制,则力争保持强大的核威慑。俄美间的相互核遏制突出表现于在核威慑和核裁军领域。  相似文献   
27.
李因才 《南风窗》2010,(9):74-77
与拉美和加勒比、南太平洋、非洲相继建立了无核区相比,亚洲的核安全架构支离破碎,南亚、东北亚和中东地区的核扩散态势迄未稳定,且有交叉感染的迹象。  相似文献   
28.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以政治新思维为基础, 从“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出发, 为给苏联 的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致力于核裁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美在对待“战略防御计划”的态 度上存在分歧,因为苏美双方都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威胁。核裁军思想及其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美国 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军国主义化的揭露,也有利于人们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由于苏美意识形态的 对立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核裁军战略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29.
继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后,2009年5月25日,朝鲜突然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不计后果地挑战国际社会。朝核危机彰显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不足。虽然该条约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做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30.
《中导条约》是冷战期间美苏达成的一项重要军控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支柱之一。2019年8月,美俄相继退约,引发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人们担心,条约退场将冲击全球战略稳定,刺激军备竞赛,影响欧亚安全形势,削弱国际军控体系。中国是美国退约重要借口之一,条约作废势必深刻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中导条约》从诞生、发展到消亡,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演变动因,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际格局变迁。20世纪80年代,苏美攻守异势促成了《中导条约》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北约对俄的挤压以及中导技术扩散促使俄罗斯抛出条约全球化倡议;近年来,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促其选择退约。但美俄两国政治形势变化及领导人更迭也深刻影响了条约的“生、住、变、灭”的时机和方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与当时高涨的核裁军运动为签署《中导条约》提供了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理念,频频废约“退群”,《中导条约》随之沦为牺牲品。在不同历史时期,陆基中导在全球战略稳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美苏中央威慑的支柱。在20世纪70~80年代,它是影响延伸威慑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后,它成为俄罗斯对付美国导弹防御的斗争手段。当前,陆基中导在跨域威慑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国中导博弈正卷土重来,但它必将带有与以往不同的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