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容错纠错"属于党纪政纪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目前缺乏界定。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发展观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决定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改革创新不可避免会犯错。具体行政决策的权力来自人民,决策者必须对人民负责,对于不可避免的错误需合法且尽力地防错和纠错才能被宽容。容错过程尽管涉及党纪政纪,但本质属于对具体行政决策监督及救济的法律问题。容错法律关系需要突破传统行政管理关系理念,以构建国家与公民平等秩序的理念为依据进行构造。容错法律关系是建立容错纠错法律机制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32.
33.
问责与容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两种重要机制。问责制度的强化在肃清腐败行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员的避责行为,使得地方官员在治理中害怕犯错担责而选择消极退避。如此便和激励改革创新、包容改革失误的容错机制构成了内在张力,具体表现为问责压力下官员的不敢犯错以及容错机制在应用中的不健全。为此,应厘清问责与容错的涵盖范围与制度边界,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容错机制,引入公众参与问责与容错机制,平衡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铁铮 《工友》2009,(8):54-54
人们总以为前面的风景会更美丽,但一个不经意地转回身后,你或许发现,最美的风景原来竟在身后。奥德交界的小镇里的一次漫步,留下了如此的体验。早晨九点就要离开小镇了,不会有机会再来。为了不错过每一处难忘的风景,在曾经走过的路上紧跑慢颠,一边向前赶路,一边拍下高耸的教堂、漂亮的民居、美丽的花园、弯曲的街道和不远处的雪山。  相似文献   
35.
在传播值极大化的互联网场阈中,传播信用并没有同步增长。在一个能量充斥的信息传播场阈中,任何方式都不能消除对信息移动或者发散的趋向。传播行为的随机性与动态性,使得其"试错"与"容错"特征成为一种必然。在"两个舆论场"并存的情况下,"生产性受众"对传播场阈具有不可取代性,组织传播主体缺位将带来信息熵的无序交换,以及社会成本的付出,这些已成为传播现象研究不能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36.
2012年7月6日~8月5日,被称为“小宪法”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在全国人大网站亮相,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进行修正。修正案比此前有许多进步,也依然还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7.
《党课》2009,(3):69-69
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旨在促进开放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关于容错机制的规定:开放工作发生失误,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有关人员的责任:一、工作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二、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三、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8.
干部容错机制是为了激励公职人员创新作为的实践性制度。容错机制实践效果欠佳,甚至沦为边缘性制度。容错规范性欠缺、容错主体与性质不明、容错方式不合理、容错动力不足是容错机制亟需解决的问题。容错规范形式上须确定为法律规范,以容错范围、容错条件与容错措施为内容。容错属于人事规范,不属于行政责任规范。容错主体应当具有被容错行为人的人事权。完善干部容错机制,需要引入多元参与容错机制,赋予容错参与方程序权利并确保实质参与,保障容错行为人法定权利,做好容错与其他机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39.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十个方面经验,其中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就是其重要经验之一.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成绩,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我们始终能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强化"事功"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应当必备的...  相似文献   
40.
科研自主权并非来源于行政机关的授权或权力让渡,而是基于科研人员学术能力与专业背景的“信任自主”与科研项目合同的“绩效自主”,包含作为个体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与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科研自治两个维度,其权能在于排除公权力的不当干扰与积极实现科研责任。科研自主权改革既需“还权”也要“赋能”。我国当前科研自主权改革在渐进式放权的同时,存在强化科研绩效评价“隐性控制”、混淆法律监督与专业监督、容错免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欲真正落实科研自主权,需恪守权责利相统一原则,由政策性放权转变为法治化赋能,通过建立以法律监督为核心、专业监督为辅助的科研监督体系,弱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刚性约束,完善容错免责机制等,实现静态层面的权利回归与动态层面的权利行使的统筹协调,最终建立与科研自主性相匹配的自主权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