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2.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的重要思想。当前,全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的提升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宏观学科建设、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的具体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34.
党的理论创新主要指的是党的基本理论的创新过程,具体体现为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纲领以及根本宗旨等的创新过程;党的理论创新在其精神实质上就是结合新的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不断摸索党的执政规律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推进社会和谐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我国新社会阶层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适应机制:总的来说,这种适应机制体现为宏观层次上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发展,中观层次上实施"先富"帮"后富"的共同富裕基本政策,微观层次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6.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遵守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把握的整体性原则、本土化原则、时代化原则、大众化原则以及创造性原则。  相似文献   
37.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领导集体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摸索出了解读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包括:科学理解规律、认识规律和实践规律等一般规律;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规律和当代化规律。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9.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
市民社会概念的三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民主化的进程中,纷纷把市民社会作为社会“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民社会问题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日益关注。在当前的市民社会研究中,比较普遍的倾向是认为市民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当前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政治的经济社会(即市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民主与经济繁荣成为可能。然而,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提——它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语境——被我们忽视了,实际上,市民社会概念之内涵和它的历史一样丰富和复杂,它最早是从古代的简单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