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篇
法律   562篇
中国共产党   1117篇
中国政治   1738篇
政治理论   389篇
综合类   60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可以在建设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双创实践基地时探索融合路径,既发挥党建工作对双创教育的引领作用,又发挥双创教育对党建工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两者双融双促。  相似文献   
34.
在民主化建设与数字化治理背景下,网络问政方兴未艾.面对问政平台上可供选择的多元问政对象,公民的选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问政对象的主观认知.在选取不同省份的四个地级市一级网络问政平台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别比较公民对于市级党政、纵向府际、条条块块中问政对象的选择偏好,结果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基于认知行为主义的分析进路,公民形成网络问政对象选择偏好取决于职能识辨(谁该帮我)、政治信任(谁会帮我)和权威感知(谁能帮我)等内在认知的作用,多元化的主观认知必然诱发差异化的行为偏好.透过外显的选择偏好窥探内隐的公民认知,对于党政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增强政治信任、提升权威水平、改善网络问政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处置扑救难度大、破坏性强的特点,森林防灭火工作是捍卫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适应多灾种跨区域救援的通信保障特点,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坚持信息化建设,围绕中心、聚集需求、突出重点,以科技驱动森林消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6.
孙锐 《瞭望》2020,(17):12-14
高质量发展是人才支撑、人才引领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央有关部门会议明确,要健全完善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就是要以推动人才创新创业为核心,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健全完善新时代推动人才发展的治理构架.  相似文献   
37.
38.
39.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但在实践中二者相互割裂的"二张皮"现象较为严重。文科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专创融合"的特殊难题,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颇为缺乏。在"专创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应然命题的背景下,西南政法大学为化解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难题进行了探索,其所建构的"专创融合"框架、实践举措、激励机制与制度安排为文科高校尤其是政法高校本科教育的"专创融合"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模式、路径、机制、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0.
唐惠敏 《理论导刊》2020,(7):95-101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嬗变是内生秩序和外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政权微观介入和市场机制深度嵌入在不断解构中国乡村传统治理机制的同时,也在艰难地重构着支撑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共识和规则体系。以自治、法治、德治为内容的"三治融合"是中国乡村治理规则的现代性实践,其目的是协调村民自治规则、国家法理规则与传统礼治规则之间的不统一甚或冲突状态。乡村治理规则的现代性构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拓展乡村规则实践的公共领域。在此基础上,有赖于以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方式,促成国家政权介入与乡村内生治理秩序间的均衡状态,进而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