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宪政中国道路论——对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的最大功绩不在于它的零星规定,而在于它创设了宪政中国的生成 道路,即走政治文明建设之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 不可分,应将它们纳入宪政中国的生成轨道,作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2.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学习宪法学的意义讲准确、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从而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认真学习宪法学"与"认真对待宪法学"的氛围.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是要以变"要我学习宪法学"为"我要学习宪法学"为一个重要目标,始终把宪法学当作生活之学,始终把学习宪法学这样一种要求与学习主体的愿望紧密结合,始终把学习宪法学这样一种活动与学习主体的生活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学习宪法学的意义才会清楚而不模糊,深刻而不肤浅,具体而不空洞,水到渠成而不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33.
邓联繁 《法律科学》2009,27(2):47-53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34.
在宪法理论和宪法文本中,节是文字符号,是结构单位,在宪法形式结构、宪法体例形式中处于基础地位。我国现行宪法在产生过程中曾尝试在节的设置方面作全面突破,但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终基本上沿袭了1954年宪法的体例,只在个别地方有所发展。时过境迁,现行宪法所处的环境已有了很大改变,进一步完善现行宪法中节的设置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学理上讲,拆分第三章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三章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以及分节规定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都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日后修宪时宜作考虑。  相似文献   
35.
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需要打"组合拳",做到"六个一":明确一个原则——监督与"一把手"权位相称;紧扣一条主线——推进对"一把手"的监督体系与监督能力现代化;舞活一个龙头——上级监督;克服一对软肋——同级监督与下级监督;打好一张王牌——纪委监委的专责监督;下好一着活棋——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36.
<正>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一并强调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腐败是社会毒瘤,是社会溃败与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社会革命自然要建设廉洁社会,向腐败说"不";自我革命是一个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过程,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廉学"  相似文献   
37.
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意味着新时期的制度建设只能加强与凸显,不能削弱与贬低,需要着力在“有为”与“有位”上做文章。就湖南而言,制度建设应围绕省里中心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将制度建设融入省里的“三量齐升”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于1982年、1988年、1993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实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改革任务。但是,从总体上讲,机构改革的目标还远没实现,政府机构设置中的各种矛盾仍非常突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①如何巩固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成果,顺利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走出历史上“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分开——合并——再分开——再合并”、“上收——下放——再上收——再下放”的怪圈,不仅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  相似文献   
39.
邓联繁 《河北法学》2006,24(6):14-16
宪法思维不同于宪法精神、宪法价值、宪法文化、宪法信仰、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它是指人们运用对宪法本身的认识来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宪法思维以宪法为媒介,以宪政为取向,是最重要的法律思维.基础性、纲领性、根本性、系统性与宪政性是宪法思维的基本特征,其中,基础性侧重从地位上讲,纲领性、根本性、系统性侧重从形式上讲,宪政性侧重从内容上讲.  相似文献   
40.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不仅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执政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化,而且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外在感染气质,它的入宪还为新时期中国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南,贡献了适宜的宏观框架--规定了科学的主旨,创设了妥善的模式,确立了恰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