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法律   2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魏晓娜 《法学家》2005,(1):107-115
刑事诉讼的理想境界是这三者的和谐结合有罪者受到惩罚、无辜者获得保障、罪与刑相适应.其中,无辜者获得保障是最为重要的价值.为了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应当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和证明标准高要求.同时应当将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2.
英国证据法上的事实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证据作出推论依据的是普通常识。这就是我们在对事实的实际调查中所运用的逻辑推理类型,它常常采取一种归纳的、而非演绎的形式。演绎的推论是从它们的前提中必然得出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正如我们从上例中看到的那样,这种三段论推理形式并没有揭示任何新的东西;它只不讨详细道出了已绎包含存前提中的内容。肯定前提而否定结论将导致矛盾。  相似文献   
33.
编者按: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颇为轰动的重庆綦江“虹桥”案中,被告人之一赵祥忠被检察院指控犯有玩忽职守罪。经过审理,一审法院以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对其定罪量刑。由此使原本就有争议的刑事审判中罪名变更问题更成为人...  相似文献   
34.
“法治”观念在东西方都有着悠远的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源自对商品经济所产生的利益的关切,西方社会重张“法治”的旗帜,并推动了“法治”的实现和制度化。“法治”的字面意思是法律的统治。从广义上说,法治意味着所有人都应当服从法律,接受法律的治理。但是在现代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中,对法治的理解往往侧重于其狭义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法治的精髓在于政府应受法律的治理,遵从法律。法治与人治相对立而存在,法治理念也常常被表述为:“政府由法律而非由人来统治。”但是,如果认真推敲,这一命题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孟子·离娄》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国家在推进法治化的进程中都不可能否定人的因素的存在,失去了维系法治理念延续的具体运作者,法治建设最终将沦为完全与实务相剥离的单纯的立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最终还是要依赖于人的治理。  相似文献   
35.
制度与观念具有辩证关系。诉讼观念的转变具有可能性与条件性,但由于执法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新刑事诉讼法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而对执法人员应强调观念转变的可能性与迫切性。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必须确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观念、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观念、程序正义观念、诉讼中的证据观念。  相似文献   
36.
运用证据规则解决具体案件中的问题,仅有静态的证据规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将具体证据规则适用于不同案件的标准与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静态的规则成为动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发挥规范作用的规则。因此,将具体证据规则适用于不同案件的标准与程序,是证据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证据的可采性(一)证据的可采性与相关性一般认为,相关性与可采性的区别在于,相关性完全受逻辑法则支配,可采性则是一个法律问题。相关性关注于证据与要证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可采性与证据和要证事实之间的关系无关。可采性只解决证据法是否允许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