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修辞方面,《狂人日记》更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含蕴层面对其隐喻表达艺术进行解读,试探讨其中的人物意象及主题意蕴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42.
艺术作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文章分析了《陈甘正传》这部电影正是借助高科技的物质材料、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综合运用主题音乐和主观音乐符号,展现理想的人物审美意象,揭示影片要传达的人生哲理:任何灿烂的人生其实都轻如鸿毛,任何人即使活得辉煌,只要置身于严肃的现实世界,也只能是无奈地殊途同归、栽沉载浮,倒不如让一切简单、自然地发展。  相似文献   
43.
林杏 《各界》2008,17(11)
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创作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诗化小说风格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功效,揭示出各种意象既是伍尔夫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其小说诗话风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人生有悲剧和喜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有悲剧和喜剧。无论是繁重的体力操作之后,还是搅尽脑汁的文字之余,人们通常喜欢看些喜剧、小品,类如电视剧《戏说乾隆》、《我爱我家》.在戏谑中让我们的神经放松开来,笑闹之余给人些回味和启示。但喜剧、闹剧弄不好就会流于浅薄,它也永远代替不了《哈姆雷特》、《雷雨》,代替不了《甲午风云》和《南京大屠杀》,喜剧的笑声和大团圆的结局永远代替不了悲剧的深沉和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46.
张爱玲作品中使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月亮、镜子、电车为代表的凄楚、 悲凉、孤寂等特定含意的意象的选择与主观物化, 足见这位时代、社会的“弃女”没落感伤、苍凉虚 无、无家可归的精神指归。这些意象的使用, 成为她作品人物心灵被扭曲的最好见证, 也使她的小 说更好地传达出她特有的审美风格。张爱玲作品中这些意象的使用, 不仅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 意象系统, 而且进一步营造成她荒凉而华美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47.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语言的各异,中英文诗歌中的爱情意象也各具风采,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尝试着通过对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中英文诗歌中爱情意象的赏读与浅析,试图发掘两者之间的异同与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48.
心灵困扰:女孩总是担心自己嘴歪 这一天,电话预约后一个女孩在男友的陪伴下,来到了我们心理健康中心. 女孩是一位医学研究生,高挑的身材,清秀的面庞.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却说:感到自己很难看,很丑,觉得人家都比自己强,怕和人接触,以致什么都不想干,不想学习,不想工作,没有信心,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49.
李煜素有"词帝"之称,他继承了花间派的词风,但又独树一帜,以独特的手法改变了词的表达方式。以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界,将李煜词分为前、后两期。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其词出现意象变化,本文主要从李煜前后期词作的意象对比来试分析其词创作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50.
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 ,采用直译的手法 ,不押韵 ,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 ,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 ,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 ,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 ,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 ,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 ,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