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首次以三个条文(第39、40、41条)对格式条款予以确认与阐释。所谓格式条款,依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应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当事人一方拟定格式条款之目的是将之纳入格式合同中并约束对方当事人,而条款拟定人如何使格式条款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我国合同法对此并未明确规定,而只是对免责或限责条款订入合同时规定了条款拟定人的相应义务。  相似文献   
42.
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问题早已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刑释安置帮教的总体目标是便于回归社会人员能够重新适应社会正常生活,为此,需要一定的投入和付出,这是在刑事安置帮教法中所需考虑的。将刑事安置帮教法作为一部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法不仅符合法理,也将更利于刑释人员权利保障。当然,在中国时空压缩的复杂背景下,刑释安置帮教立法尤应注重法的逻辑性形式理性、重视程序性内容的规定,并增加责任性条款规定。  相似文献   
43.
《贝弗里奇报告》作为社会保障著作中的一部经典文献,其所确立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及具体的制度设计不仅奠定了英国及西欧、北欧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而且对于当下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借鉴《贝弗里奇报告》及英国福利国家发展的经验,以《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的形式具体贯彻并落实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确立社会保险法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的适度责任,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4.
王素芬 《当代法学》2012,(3):95-101
福利社会化与福利多元化理论强调福利的提供应当由社会保障不同主体分担,由此使得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日渐彰显其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可以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不同角度分析,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实现路径则具体包括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我国当下,为了实现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社会保障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立法明确赋予其参与的合法性基础、税收优惠与政策倾斜保证其参与的积极动因、厘清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规范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一直尝试运用讨论式对话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讨论对话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各种理念的交流与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和提升,对话打破了传统政治课教学的独语状态,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流于形式化,为对话而对话,为热闹而讨论;对话成了某些学生在言辞上“打倒别人”,甚至是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的手段,而不是不同观点的阐述,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有些讨论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成为…  相似文献   
46.
试论掠夺性定价的认定与立法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规范限制竞争的掠夺性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却维护了竞争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本文从现有的法律规定的掠夺性定价标准出发,来研究反垄断法规范掠夺性行为的一些具体问题,揭示出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而只是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经济优势的企业从事目的在于限制竞争、行为后果已经限制或可能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本文深入探讨了掠夺性定价的法律认定标准后,就完善我国的“掠夺性定价”的立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7.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