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04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分析,始终坚持思考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不断深化班级管理体制改革,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班级学生干部制定并实施<班级管理条例>;对班委体制实行"大部制"改革;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实行"矩阵式"班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编制学生干部<职位说明书>,绘制班级组织模型图;设立"班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等.以实现班级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2.
社会交换论对描述和解释中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对策提供了分析框架。腐败是在交换结构制约下的理性选择行为,交换结构存在的弊端提供了腐败发生的外在机会,刺激并诱发个体的腐败动机,两者结合促成了现实腐败行为的发生,即通过形形色色的资源交换实现了腐败收益,构成了交换动机——交换结构——交换资源三位一体的腐败发生发展的过程链条,从动态角度揭示了腐败的形成原因。各种腐败现象的本质是资源的非正当转移,这种转移的后果是个人和特定集团获益,而公共利益受损。为此,要控制腐败,就要控制腐败交换的动机和交换结构,斩断腐败交换的利益链条,这就需要构建并实施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相似文献   
53.
本文旨在介绍用矩阵分块的方法求一些行列式的值,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证据交换制度在行政诉讼中具有特有的功能,合理的证据交换制度能有效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虽然我国司法解释已涉及行政诉讼证据交换的规定,但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5.
56.
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社会交换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规定,并从总的趋势上作用于民主文化转型.中国社会交换形态转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有赖于社会交换形态转型的支撑.  相似文献   
57.
用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国家与村庄在历史变迁中的持续互动,可以发现国家与村庄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处于信息通道中的经纪人在国家一社会的信息交换中扮演着操控信息以自利的角色,这种操控信息的行为使得国家与村庄在政治运作的互动中产生了许多障碍。以信息交换的模型来理解税费改革,可以看到改革背后的另一种逻辑:避开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失真。然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看到税改之后农村面临的新问题,即转移支付中的信息不畅通所引致的农村公共品短缺。  相似文献   
58.
茅于轼 《创造》2012,(7):103
我们整个的改革,走的一条路,实际上,就是发展私营经济通过交换来创造财富。我们现在劳动比过去少,但是创造的财富比过去多。它的实质就是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市场交换把经济搞起来了。一般来讲,整个社会的财富怎么创造出来的?是通过资源的配置,通过交换实现资源配置。什么叫资源配置呢?你问我们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干吗要配置资源呢?我觉得不大有人能讲清楚,我想我把它讲清楚了,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9.
本文指出我国民事交换制度无论是在基本的价值选择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规则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60.
在市场经济制度化过程中,乡村社会集市场域中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经济交换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关系.从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互惠交换,还是"经济人"、"道德人"及"社会人"的假设都不能完全从中理解这种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大多研究陷入一种要么是主观性的理解,要么是一种客观性的把握.因此,解读和解释集市场域中的日常生活关系,必须超越主客观的二元对立状况,更多地关照或着眼于集市场域之中个人的体验及主体性,发展出一套有关乡村交换活动的话语.文章从实践出发,通过对集市中个体经济性行动的考察,揭示了被建构的"实践亲属"主导着场城中的一切活动,处于一种支配性地位.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还是在经济交换过程中,实践隶属已成为集市场城中的运作机制,维持看个体的利益及集市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