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楠 《两岸关系》2008,(6):F0002-F0002
5月26日,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吴伯雄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历史-陛会谈。这是在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的形势下,两党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谈,是国共两党及两岸关系史上深具历史意义和政治影响的大事。“胡吴会”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对深化国共两党交流,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2.
新思维找回失去的南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共同开发"遥遥无期的状态下,"搁置争议"的结果就是任凭资源被长期盗取。中国如何面对被长期侵占的领土主权,如何面对每天不断损失的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和平发展战略长久持续下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3.
第一次国共合作,符合当时相关各方的利益和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国共合作建立的过程中,各方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均采取了立足当前、回避长远、搁置分歧的做法.正是由此,才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4.
《瞭望》2008,(22)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让两岸同胞求同存异,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2008年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踏上了被他称为雨过天晴之旅的大陆之行。这位在台湾政坛上久经历练、经验丰富的政治领袖,被国台办主任陈云林称为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推手。虽然之前他  相似文献   
5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自己的外交实践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其中,以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土法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对发展国际法的主要贡献,最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56.
程慧东 《学理论》2012,(21):17-18
中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也必须果决反制菲、越的侵略挑衅行为。因为这是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制止侵略行为、防止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失控化、捍卫南海和平的需要。果决反制挑衅,不仅不与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相冲突,反而是对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力维护。  相似文献   
57.
建国后对日索赔的长期搁置,是由国内外诸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冷战与国家分裂,使新中国对日外交面临着严峻的困局,为争取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国政府把放弃战争赔偿作为了既定政策。中国政府放弃赔偿的声明,使得中国民众误认为失去了要求赔偿的权利,又使对日索赔成为禁区。  相似文献   
58.
东海划界争议问题是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争端的外交思想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中争议问题的基本战略.在新形势下探讨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原则的实际应用,对于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实现东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海上权益争端加剧,海洋维权形势更加严峻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骤起:日美要协防钓鱼岛,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上述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  相似文献   
60.
李若愚 《和平与发展》2014,(3):18-29,117-129
当下日本与三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其中在中日钓鱼岛问题和日俄北方领土问题上都出现过搁置争议的提法。同样是搁置争议,日本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日本一面承认在北方领土上的搁置争议,一面又不惜篡改历史档案以否认中日间存在搁置争议的共识。这种罔顾事实的极端功利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事实永远只有一个,罔顾事实的谎言使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的陈述自相矛盾。从这一点入手,揭穿日本政府的谎言将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