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0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冷战后韩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冷战孤岛”地位反而愈加凸显,这促使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四届政府继续奉行“富国强兵”战略的同时,也对安全、发展、外交、统一四大战略维度进行了调整和“提升”。总体来看,在安全方面,依托韩美同盟,发展自主国防,以应对多重威胁;在发展方面,对内改革,对外合作,力求成为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在外交方面,试图扮演“平衡者”角色,谋求发挥地区主导作用;在统一方面,通过缓和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希望在民族共荣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从韩美、中韩、韩日、韩朝四组双边关系,对四届政府国家战略的设定与运作进行空间审视和绩效评估后指出:韩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宏伟,而战略资源不足,导致其战略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麻生政府的外交方针切入,考察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文章认为,日本的亚太外交战略主要应对三大地缘政治难题--东盟共同体建设弱化日本对东盟的影响;日本推进日美同盟的"开放性变革"与东亚正在形成的地区性安保机制产生矛盾;东亚合作的"10+3"与"10+6"框架之间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日本亚太外交战略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解读其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以期有助于提升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亚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3.
卜万红 《廉政瞭望》2010,(23):46-47
“圈子”内部的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着这个“小团体”,使之成为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甚至是“生死同盟”,彼此间都坚守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丢车保帅”是应对变故的常用策略。这使得铲除这类腐败现象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54.
2007年是日本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的“部署元年”,从2007年3月开始,日本开始陆续部署包括陆基导弹防御系统和海基导弹防御系统在内的BMD系统,计划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部署。日本部署BMD系统涉及到日美同盟演变、日本安全战略调整等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势必会对东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5.
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中国的地缘政治动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逐步调整了其传统的不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的政策,对区域合作的态度日趋积极,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即EPA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明显的排斥中国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政治因素特别是日本的地缘政治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着明显的地缘政治战略特征。对于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我国的倾向,我国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6.
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及全球外交等.实用主义外交是基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实用主义外交面临着美韩同盟利益与韩国民族利益的冲突、韩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朝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明博政绩认可度等挑战,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7.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政治多极化 趋势的增强, 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日美同盟作为冷战的衍 生物, 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削弱, 相反却日益强化, 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东亚 区域合作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虽然日美同盟对东亚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平衡器”的杠杆作 用, 但从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来看, 日美同盟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严重阻碍东亚区域合作 的发展进程。因此, 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 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 积极引导日美同盟发 挥建设性作用, 规避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8.
新周 《协商论坛》2013,(8):55-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一个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张宝昌,此前回忆了食品特供制度的开端。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  相似文献   
59.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近日在东京出席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时发表演讲,在阐述日本综合亚洲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凸显了日本的亚太战略目标。这篇被称为新福田主义的演讲,呼吁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在内的环太平洋各国,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将太平洋变成像地中海一样,能够频繁进行人员及物资往来的内海的  相似文献   
60.
共产国际本来是以发动世界革命为其基本任务的,但随着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成为现实,这一机构便逐步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鉴于共产国际名声不佳和作用下降,二战前,斯大林已经有意将其解散.当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考虑到战时特别是战后与西方同盟关系的发展,斯大林毅然决定立即解散共产国际.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并从战略上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