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112篇
工人农民   279篇
世界政治   2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6篇
法律   4210篇
中国共产党   3222篇
中国政治   7242篇
政治理论   1287篇
综合类   278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2016篇
  2013年   1671篇
  2012年   1715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597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1660篇
  2007年   1114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近20年来,我国刑法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已日臻严密,笔者特予以梳理;同时,探讨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恐怖信息的特征及恐怖疫情与普通疫情的区别,并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三个常见罪名的定罪分歧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62.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但又具有收集上的不可控性与不可更改性等特点。因此,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趋势下,应当特别关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要通过专门立法加以规范,避免非法收集和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以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甚至损害。  相似文献   
63.
64.
储东涛 《群众》2020,(4):41-43
枢纽经济是以交通、物流、信息等枢纽平台为载体,强化对经济活动和信息流动的集聚与辐射,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是以交通枢纽为核心要件的通道经济,是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业等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经济,是以枢纽地区和枢纽城市为载体的流通经济、门户经济,还是以聚集“经济流”为目标、形成新型服务业态的互联网经济。大力推进枢纽经济发展是江苏在新时代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去年,徐宿淮盐高铁和连淮高铁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苏北五市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历史性突破。当前,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起势提速,发展枢纽经济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65.
刘丹 《奋斗》2020,(6):49-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指出,"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宣传舆论工作更应该做到把正导向、守正初心,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把正导向,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6.
李芸  战炤磊 《群众》2020,(3):22-22
“六稳”是在“稳中有变”的形势下保持“稳中求进”的根本要求。“稳预期”在“六稳”中处于基础性和导向性的地位。做好“稳预期”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把握“稳预期”的动态内涵,强化质量导向型预期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在不确定的未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借助过去和现在的一切信息,对所关注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化做出的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预测或判断。“稳预期”是指引导广大民众对国民经济的中长期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形成相对平稳的乐观的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预测和判断。通常增长速度和数量规模等指标的变化很容易被观察到,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取,人们对其的预期容易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质量效益指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们对其的预期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个人隐私公开豁免条款兼具定义规范和权限规范的双重特征,定义规范确定了条款的适用范围,个人隐私定义本身构成公开豁免的内在界限;权限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对何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裁量权限,公共利益的判准成为公开豁免的外在界限,双重界限的背后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取舍。大数据时代中传统隐私权转向信息性隐私权的同时,界定"个人隐私"概念的关键应从"隐私"转向"识别"。在类型学和隐私保护领域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在识别后果不同的"个人隐私"与重要性不同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基于比例原则的精细化利益衡量,才能发挥该条款的规范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