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8 毫秒
61.
对“民法上人”的特点或称“色彩”的假设是民法制度展开及其正当性的基础。罗马法上的人具有多神社会中“家”的祭司和二元社会中“家”的主权者双重色彩。近代民法上的人像包括人是“主体”的世界、抽象理性人、孤立的“经济人”三重色彩,其底色——对理性和人性的乐观主义,是近代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法律制度正当性的真正基础。人在工业社会的异化摧毁了乐观理性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揭示:人与人被无可避免地连结,非物质因素、非理性因素经常分别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中的决定性因素。嬗变中的现代民法上人像色彩包括:被连结在社会网络中受约束的人、混合了自利和激情的有限理性人、平等性丧失的“具体”人、去神圣化的人、相互协作、相互关心的人。  相似文献   
62.
凯尔森的国家理论被评价为"没有国家的国家理论"。有必要对该论断作出澄清:它是栖居于正常状态而搁置(如果不是否弃的话)例外状态的国家理论,也是执着于形式规范而祛除社会学国家概念和放逐伦理学国家概念的国家理论。在对国家作出上述理解时,凯尔森对理性主义的虔诚显露无疑,对建构独立自洽的法律科学和观照法治实践的用心也清晰可见。但当他以纯粹形式规范画地为牢时,却也把一个血肉丰满的国家-法律概念做空,并导致对真正重要的问题放弃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63.
林德布鲁姆的渐进主义作为一种对特定社会场域中的政治和政策过程的经验性归整,在基本面向上合乎存在论关于作为在世存在的此在的一般分析,因而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具有相较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合理性。但由于这种渐进主义理解停留在了经验性归整以及相关的形式和实用层面的合理性分析上,而没有将渐进主义本身的深层意涵开展出来,从而使其遭遇难以克服的局限。在主体性视域中,理性作为开放、敞开与他在的理解,在自身的延展、消释与融动的布展中呈现出渐进的特征,理性的渐进性或者称之为渐进理性为渐进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解基础,使其能够在新的面向上开展出来。  相似文献   
64.
个案量刑公正失衡有其表面、直接原因与深层、间接原因,从表面、直接原因分析,量刑受制于定罪,定罪环节中出现问题则必然影响量刑公正性,把定罪视为形式逻辑三段论最后的结论,定罪环节之中出现的问题有小前提案件事实认定的碎片化,大前提案件法律规范适用的瑕疵性;量刑环节中对量刑公正的影响包括法内因素案件法官量刑裁量因素的复杂性,法外因素社会舆论的压力性。而影响个案量刑公正的深层、间接原因则为法治"异化"下的形式理性主义的绝对化和科层(官僚)制下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65.
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先后出现了三种主流知识观:一是理性主义知识观,以唯理论为哲学基础,强调知识体系的传授,作为幼儿教育的传统知识观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二是经验主义知识观,以经验论为哲学基础,主张通过观察、实践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归纳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现已处于“自我消失”的边缘;三是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外部的传授,而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起源于皮亚杰的活动建构观,近两年来受到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影响,体现了社会交往建构观、个人化知识、后现代知识建构观察等不断丰富的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核心精神,对幼教改革的深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为法律赢得神圣——中西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存在离不开信仰的支持。西方法律的信仰基础成功地完成了从基督教到理性主义的转型 ,当代中国法律的信仰基础应该是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公平与正义等信念 ,经过扬弃的儒家信仰可以作为合理的思想资源 ,被纳入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67.
在非理性问题上,非理性主义过分夸大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国内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则偏重从认识论角度研究非理性,对非理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用力不够。非理性的作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日益显露。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一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8.
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向,以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为开端,非理性主义的普遍确立则是在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的形成及其张显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人性.  相似文献   
69.
西塞罗作为古罗马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虽然其思想没有太多原创性,但是其继承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菁华,并得以兼收并蓄。然而西塞罗的思想又与上述思想家们的理论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其著作,就其思想本身与其所继承发展的思想之间的渊源和发展做一番探讨,以期更好理顺文本的脉络,阐发对西塞罗共和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0.
尉洪池 《外交评论》2013,30(1):126-138
博弈论和语言游戏是国际关系中两种主要的游戏研究方法。前者基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解释国际行为体之间的战略互动行为,后者侧重于应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理解国际行为体在互动实践中通过语言建构的社会事实和意义,二者分别体现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研究传统。文章对比分析了博弈论和语言游戏在游戏理念、理论基础以及应用视角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指出,二者对游戏类比方法的选择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它们对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具有相互依存、遵循规则等游戏性的共同认识,这也为两种游戏研究方法提供了对话和互补的基础,二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探讨互动双方如何通过语言沟通获得共有知识、走出理性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