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26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193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2.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条马克思主义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来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产生的客观原因,人类要生存发展,就有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物质需要,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要。人类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进行的其他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最终都是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身…  相似文献   
83.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 ,倡导“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各有什么样的内涵 ,两者之间该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在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使“法治”与“德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以共同保障社会稳定 ,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行进 ,就成为学术理论界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刊组织编发几位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 ,以期引起学术理论界对这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的异化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异化观,前者体现的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理解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后者体现的是从实践、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理解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而不是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来正确理解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85.
恩格斯的晚年书信,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重新强调了二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而且驳斥了"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并进而提出历史合力论。这些思想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当前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86.
陈瑶  吴永忠 《世纪桥》2011,(1):46-48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往成为一种高效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不仅呈现出虚拟化、符码化、平等化、超越化、全球化等新特征,同时带来了主体性退化和人文精神丧失等一系列新的异化现象。所以,现代交往需要借鉴各种交往关系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交往理性论,为建设理性的网络交往以及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2011年5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南京政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  相似文献   
88.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议总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有关.回应科学的客观性要求,体现人和社会历史独特性的历史性思维,二者的结合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这二者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背后的学术动机.在理论结构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一个"前提一理论(纲领)一解释"的架构.呈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考的表述逻辑.在理论性质上,历史唯物主义则具有科学、哲学的二重性.这一二重性也预示着历史唯物主义未来发展的二重路径.  相似文献   
89.
刘歆立 《桂海论丛》2011,27(3):59-63
"五种社会形态说"把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不当地扩大了适用范围和理论外延,并作为理论公式被机械地套用。这样不仅无法解释大量历史现象,而且也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文明类型学说是对它的突破和创新:扩展了考察视野,转换了理论视角,变"单线发展"为"多线互动",纠正了传统社会发展理论机械论的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解释力。文明类型学说对于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
《党课》2011,(12):45-45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反映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及其特征。科学思维方式,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思想武器,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它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