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47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831.
在中世纪宗教裁判所的异端审判中,教会法官、纠问官动用刑讯手段并非为了得出一个有罪判决而迫使被告做出有罪供述。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从神学上来讲,旨在让被告获得上帝谅解、灵魂得以救赎,从教会法与世俗法的角度来讲,为了被告免受世俗当局的死刑处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教会法官、纠问官自己灵魂安全。  相似文献   
832.
域外国家围绕受审能力的规则建构,以“恢复能力”为导向,目的在于实现正当程序,强调不能以任何形式对无受审能力的被告人进行刑事审判,并通过衔接强制治疗程序促使被告人受审能力的恢复,最大限度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目的。我国刑事诉讼在重疾型缺席审判程序中引入受审能力标准,以“恢复审理”为导向展开制度设计,一方面在规范上引发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导致立法目的不彰。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受审能力规则,应将其与缺席审判程序剥离,逐步转向与治疗程序的衔接。需强化对受审能力的司法判断,明确司法鉴定的启动条件及标准,通过引入专家陪审员制度补强法官在司法鉴定方面的知识短缺,进一步完善以无异议为例外的鉴定人出庭制度。  相似文献   
833.
美国学界开始对冲突法失去兴趣,至少是在引发冲突法革命的核心议题方面,尤其是对侵权与合同领域的方法失去兴趣。相反,新的兴趣源自冲突法的边缘:特别的政治性问题和跨学科性。其一,以同性婚姻为例探讨冲突法中政策与讨论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二,跨学科性体现为多学科对冲突法学的兴趣,特别是法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有关法律多元的思想。如果要在这个学科取得进步、包括要开始一个新的冲突法重述的话,我们就应该欢迎这些发展,因为回归政策的和多学科的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34.
鲁泽强 《创造》2023,(3):47-49
<正>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必须在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上站位更高、理解更深、要求更严、行动更自觉,切实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推动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835.
税强  刁俊文 《学习论坛》2023,(4):101-107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派”,并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大众生活的实践,因此,大众文化领域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理论构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度的思辨性,它作为来自群众阶级生活并指导群众阶级解放的“活的哲学”,作为具有直接批判和改造世界观方法论效能的“行动哲学”,以及作为在“阶级社会消灭”之前目光长远且理想高尚的“未来哲学”,是具有解读人类生活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力的。但是,随着现代性的突飞猛进,理论化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宏观叙事由于自身的严肃性和深刻性而不断被轻松易懂的微观叙事所取代。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实践中的经典“灌输方法”也越发显得刻板,加之域外错误思想文化的恶意引导和意识形态对抗,人们已经距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和经典作家的时代越来越远。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方向应当向更为精致的“解释学”迈进,通过解释生活事实、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为现代人构建起“类比样本”,进而促进其在生活中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36.
针对台湾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球百年变局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为新时代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首先,全球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挑战与机遇,势必将对我对台方略的制定与执行产生重大影响。其次,近年来美国竭力推行“以台制华”政策,试图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从而导致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甚至对抗不断加剧。最后,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大陆方面将根据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通过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路径,以及坚决反对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和外来干涉行径,切实有效地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37.
伴随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22年12月《国际观察》编辑部组织召开“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形势、路径与国际视野”讨论会,形成了一组笔谈,分别从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交叉关系、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及美日俄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建设经验等角度展开论述,为区域国别学构建的立足、立意与区域案例做出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应探索跨通融导向的学科建设,改善非通用语种师资结构,对标国家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良性循环;“中国故事”作为知识生产和话语操作场域,介入区域国别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知识共同体,助推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中国式沉浸;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建设层面存在学术积淀、学术理论、学术定位、学者禀赋、学生追求、学术成果、学风、学位点(学位授权点)、学会支撑、学术评价(体系)这十大要素;中国的特色区域国别学需要围绕理论体系、语言训练、田野调查、研究覆盖面等方面开展建设。在国际经验比较方面,专家认为,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实力雄厚,并基于战略、学术和资本的三重...  相似文献   
838.
身份五花八门,自称“朝中有人”,诱骗干部沉沦……通过梳理并调研近年来查处的部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些“政治骗子”打着所谓的“上级领导”旗号,骗取党性差的干部信任,在“围猎”党员干部过程中谋取不当利益。专家呼吁,要有针对性地打好预防针,维护来之不易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839.
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是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职能的非职能型机构,专门委员会和民主党派市级机关、基层组织成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的“三驾马车”。专门委员会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整体能力和履职成效的提升。本文从特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就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专门委员会工作,提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整体素质和能力建设、搭建好信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提升调查研究水平四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8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