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4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上海支部生活》2009,(3):50-50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2月15日凌晨1时30分(北京时间4时30分),经过大约5个小时车程,遭塔利班武装人员绑架将近半年的中国工程师龙晓伟由巴基斯坦警方从西北部地区安全护送至首都伊斯兰堡。  相似文献   
932.
伊斯兰政党是 2 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后在西亚、北非等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宗教政党。伊斯兰国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促成了伊斯兰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它的存在又对当代许多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933.
在西方推广的诸多话语中,伊斯兰复兴被定性为反叛和暴力性的。这一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常识。但是,综合考察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发现,现代伊斯兰复兴不过是伊斯兰教自身改革和调整的一个新阶段。它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期以来呈现激进化的倾向,不仅是客观现实变化的结果,同时更是一种话语和观念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4.
当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着一个突出现象,在各国人口构成中占50-65%的青年群体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行为越来越激进,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威胁地区乃至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935.
我国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在少数民族成员身上表现突出。本研究以126名回族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1)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积极民族认同、消极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性别、汉族朋友数量、年级、生源地对民族认同影响显著。(2)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3)伊斯兰教与消极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36.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的个案研究,分析各种复兴运动组织的目标、策略和活动方式,探讨复兴运动的不同模式及其与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关系,以加深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本质和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37.
倪晓霞 《创造》2019,(5):24-27
当述及政治时,我们倾向于用中立的眼光对其研究,社会性别问题不存在于其中。但事实上,政治是受到社会性别高度影响的领域。政治与性别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妇女参与政治上。妇女参与政治主要指妇女参与国家决策和政策执行,参与的主体既包括杰出妇女,也包括普通妇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存在,妇女始终是政治的“缺席者”。但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次女性运动之后超出社会学领域向其他各学科发展以及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女性也在政治领域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938.
《时事资料手册》2005,(6):52-52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10月26日在一次学生集会上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称以色列应该被巴勒斯坦以及伊斯兰世界彻底“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艾哈迈迪一内贾德的言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吉勒曼10月27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开除”伊朗会员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9.
论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以来,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经历了迅猛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和重新崛起三个阶段。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迅速崛起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和深层的原因,并对中亚各国乃至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和中亚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能不受到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泛伊斯兰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0.
中华文化在近代从来面临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张力,走过了一个颇为坎坷的的发展历程。我们理应通过历史回视及对文化激进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观点的检讨,对中华文化的当代走势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