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在国家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则是国家技术创新中不可缺少的方面。纵观历史,进入世界性大国行列的国家,既是技术原创能力强国,也是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强国。科技资源的利用要为国家利益服务,同时也要靠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战略利益来拉动。这不仅是像  相似文献   
2.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中国特有的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在这种知识体系的熏陶下,中国人学起物理层面的知识不太难,由此造成中国进步的速度也非常快。这归因于中国知识体系的上述优势,归因于我们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对海外市场与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与此同时,美台军事合作不断升级。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美国政府打“台湾牌”的心态?中国又可以从美国成长为海洋大国的经验之中,学到什么?我们须有远虑,方能看清近忧。  相似文献   
5.
●朝鲜经济那么紧张,它怎么能打仗呢?日本随便拿出万分之一的武器就能把朝鲜灭掉,怎么能说朝鲜成胁日本呢?日本的武器装备、军费都能把朝鲜天地铺一遍,不是朝鲜威胁了日本,而是相反。 ●本·拉登为何长期“抓不住”,因为美国需要这把“达摩克利斯剑”长期悬在它需要干涉的国家头上。 ●美国如果真对日本好.就应该帮日本把北方四岛拿回来,可美国从未热心过此事,想必美国对日本重新进入台湾也会有更多的戎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最快的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那时候实行国有制,产权交易成本低,资金全部投入建设,因而国家发展快。印度的尼赫鲁也曾学中国,但是他学不下去,因为他搞的是上层革命,所有制动不了。毛泽东是从基层开始触动私有制,生产资料实行国有化,分给农民的土地通过人民公社很快又收归集体所有。很多人想不通,我到农村去一看明白了,工业化之初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征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搞私有制,中国现代化成本就会因  相似文献   
7.
技术在国家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则是国家技术创新中不可缺少的方面。纵观历史,世界性大国既是技术原创能力强国,同时也是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强国。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中可以总结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战略产业被剥夺的国家,有权利但没能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科学技术的悖论在于科学创造及其产品交换是需要自由条件的,而科学技术的利用却是要受制于国家利益的。英国以其资本主义方式赢得了工业革命的利益后,便开始推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在大不列颠岛的成…  相似文献   
8.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从事研究多年,近觉至少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八股文风甚浓:一篇文章,先摆现象,接着再从“大战略的高度”指出有“三种可能性”,结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套话连篇,让人读后不知所云。比如,“多极化浪潮不可阻挡,但目前一超多强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变”;这个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解决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其结果大体不外三种可能性”等,这都是八股调。“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难以把握”,“尚不明朗”,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