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致编辑:在论文《武力胁迫还是利益交换?——大国无战争时代大国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核心路径》中,杨原提出了三个有趣、大胆的命题:1.当代(即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大国无战争;2.当代大国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最主要手段不是使用武力和强制,而是为小国提供安全保障;3.如果大国不能为小国提供安全保障,则大国的实力越强,遭到的国际压力就越大.①命题1是一个显著的经验现象,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杨原对命题2和命题3的论证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美国的东亚战略,改变的只是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对东亚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边合作方面,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亚峰会的行动,实际上解构了东亚合作进程,大幅降低了东亚合作的前进动力;在双边合作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东亚安全关系中的裂痕,加强与东亚盟国和合作伙伴的军事关系。这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即防止东亚一体化深入发展,限制东亚大国的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评估国际制度的效力,必然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在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时,建构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建构效力,现实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衡效力,制度主义者强调论坛的制度效力。当前大部分研究都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工具来评估论坛的建构效力,对论坛的制衡效力和制度效力的认识不够充分。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根据现实主义标准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衡效力,根据制度主义来评估东盟地区论坛的制度效力。  相似文献   
4.
"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寒溪 《当代亚太》2002,(12):47-51
东盟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和决策方式,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有利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是东盟一体化初期阶段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东盟方式"的制约下,东盟难以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缺乏集体行动能力,因此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东盟难以在经济和安全领域进行危机管理.认识到这一点,东盟正在尝试采取有限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寒溪 《当代亚太》2005,7(4):37-42
CSCAP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第二轨道组织,具有创造共有知识、提供政策咨询和推动多边主义社会化的外交功能,能够帮助推动ARF合作议程的发展,完善ARF的原则和规范.CSCAP的权威性、与ARF的联系程度、形成共有知识的能力,以及共有知识的政策相关性,是决定CSCAP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ARF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美国的东亚战略,改变的只是政策 手段,这些政策手段对东亚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边合作方面,美国签署《东 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亚峰会的行动,实际上解构了东亚合作进程,大幅降低了东亚合作的 前进动力;在双边合作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东亚安全关系中的裂痕,加强与东亚盟国和合作伙伴的 军事关系。这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即防止东亚一体化深入发展,限制东亚大国的 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华尔兹指出,界定结构概念的关键是清晰划分系统层次和单元层次,明确系统层次因素的特征。然而华尔兹及其批评者都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他们的认识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造成了不必要的争论。本文在识别系统层次因素特征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明确国际政治结构概念,把权力分配、国际制度和共有观念纳入完整的结构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一般认为,法律在历史上一直是全球化水平最低的社会领域。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立法通常被民族国家视为主权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国际制度对立法领域的影响受到国家边界的刚性制约。因此,莱斯特·罗斯(Lester Ross)指出:“国际制度一般不会提供有效的立法援助。”②但是,在国际制度影响日益增强、各国不断融入诸多国际制度的今天,主权国家的国内立法逐渐受到国际制度因素的影响。国际制度对中国国内进程的影响也明显表现出这个特点,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中国的执政者对经历百年屈辱而艰辛获得的国家独…  相似文献   
9.
王学东的<外交战略中的声誉因素研究>一书值得学术界重视.该书认为,崛起国的声誉可以传达维持现状的意图,避免遭到他国制衡,冷战后中国之所以积极参与国际制度,是为了获得声誉,以便减缓结构压力,避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联合制衡.不过,王学东对国家声誉概念的界定有一些模糊之处,对国家声誉和国际制度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检验假说的过程中,案例选择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这些问题损害了王学东的理论的解释效力,也难以说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究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声誉,中国所获得的声誉是否有助于实现避免他国制衡的安全战略目标.本文试图修正和发展王学东提出的基本概念和命题,认为国家参与的国际制度的类型不同,获得的声誉的政治影响也不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制度才有可能建立安全合作领域的声誉.传达维持现状的意图,避免他国的制衡.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信任措施是一种实现地区稳定与和平的安全制度。冷战后中国政府在东亚地 区积极推动新安全观, 与东亚国家之间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立信任措施, 把中国传统的和平外交 原则逐渐具体化为新的外交实践, 结果加强了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有利于化解“中国威 胁论”的消极影响, 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