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追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中国梦"的愿景目标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就业的增长,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也包含无数匹非公有制企业小马,非公有制企业的小马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又离不开员工健康可持续成长。亿阳集团经过20多年的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新超越和顽强拼搏,从一个民办研究所,发  相似文献   
2.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县强则国强,县强则民富。古往今来,发展县域经济都是富民强国之举。  相似文献   
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开启民智、激发社会活力的"总钥匙",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国的"发动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不断解放思想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关键阶段。这一提法始于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已经开始部署实施第三步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规划强调指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从形势需要出发,顺应民意作出的重大调整和战略转变,是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是富民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改革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1“.三农”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温饱是…  相似文献   
6.
目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力促经济增长,全国上下应对挑战,人民群众期盼富民强国,应对危机,改善民生。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肩负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相似文献   
7.
高歌农  邵东华 《新长征》2007,(8):14-14,47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  相似文献   
8.
周力 《瞭望》2016,(15):30-31
中拉执政党均肩负富民强国的历史重担,面临促创新、求合作、谋发展的时代课题。要用好中拉政党论坛这一多边机制,凝聚中拉政党共同智慧,开展经验互鉴,对接发展需求,加强利益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藏富于民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富于民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由于藏富于民缺乏起码的物质基础,个人财产缺乏其存在的制度和价值取向的合法性,因而藏富于民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进,藏富于民逐渐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藏富于民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助于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有助于国家的强大。实现藏富于民的途径包括:打造公正合理的社会经济环境;确立起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防范与治理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县强则国强,县强则民富。古往今来,发展县域经济都是富民强国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