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腐败问题已经深入到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制约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印度办任何事都离不开行贿,办驾照、结婚证,甚至是开具家属的死亡证明都需要向相关官员行贿。印度人对腐败横行恨入骨髓。对腐败问题,印度民众往往是忍气吞声,但从2011年4月开始,印度民众在安纳·哈扎雷的带领下陆续加入到反腐运动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抗议政府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2.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美海洋合作得到更深入发展。尽管维护航线安全等助推印美海洋合作持久发展,但两国海上合作发展也面临着战略定位及战略目标的认知错位、军工管理体制偏差等限制性因素。这为中国擎划印度洋政策预留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情势下,权力竞争不符合中国国际战略,以发展为宏旨的利益融合和以解决地区事务为基础的机制协调更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外交展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希图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转型为"领导力量"。莫迪政府外交政策调整在"印太"地区、中印双边关系层面均有明显体现。在"印太"地区,印度通过与美、日等组建"小多边"机制因应中国崛起,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印度还牵头打造由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应对中国"涉入"南亚。在中印关系层面,尽管有边界争端等"新老问题"掣肘,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仍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上印度对华仍存在"战略焦虑"。在中印高层均有意愿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基础上,中印需建立基本战略信任,从消极方面进行"止损",并增加彼此之间新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和以色列的安全合作迈上了新台阶。莫迪高度重视与以色列的合作,成为首位访问以色列的印度总理。在印以领导人的战略引领和相互支持下,双方军事贸易规模愈趋增大,在海军、空军、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印以安全合作的主要驱动力有两国相互借重的战略需求、打击恐怖主义及预阻极端思潮蔓延、维护印度洋权益、美国助推印以合作等。印度的“西联”外交使其对外政策更加平衡,但其与美以等国在安全领域的深度“捆绑”对中国的中东政策顺利推进提出了挑战。在强化与以色列合作基础上,印度推出了新的互联互通计划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同时印以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印度在南亚的实力地位,可能刺激印度采取更为冒险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