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犬瘟热伴发寄生性肠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病理学方面调查急性犬瘟热与寄生性肠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等方法,对12例急性犬瘟热伴发腹泻的病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6例腹泻主要是由球虫引起的,2例由隐孢子虫所致。犬球虫主要存在于病犬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在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被破坏的肠绒毛所形成的黏液内,也能检出大量的球虫。最常见的球虫形态为滋养体和裂殖体,滋养体多位于上皮细胞内或细胞间,断面呈不整圆形,核位于中央,被苏木精深染,原生质淡染呈细网状,质膜明显;裂殖体多呈不整圆形,内有香蕉状的裂殖子,位于变性的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糖原颗粒,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时呈红色。隐孢子虫主要位于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引起微绒毛破坏和细胞脱落。用抗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单抗染色检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隐窝的腺上皮细胞、浸润在肠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集合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据此认为急性犬瘟热的寄生性腹泻是在犬瘟热病毒引起肠黏膜抵抗力降低的基础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给一养鸡专业户的病鸡检查时发现,病死的300余只雏鸡和病危的1500余只雏鸡以及待出栏 的2000只具有异常表现的肉鸡,均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_1、维生素E和硒所致。经及时确诊、更换饲料和对症治疗后,1500余只病雏全部康复。临床症状 雏鸡多突然发病。病初大部分雏鸡食欲下降,羽毛蓬松无光泽,腿无力,不愿走动或行走不稳,以致共济失调。部分雏鸡发生腹泻,在肛门周围粘附有较多黄白色稀便。病雏体温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多用还原法来制备。常用的还原剂有白磷、乙醇、过氧化氢、硼氢化钠、抗坏血酸、枸橼酸钠和鞣酸等。常用的还原法有以下几种: 1.白磷还原法(Zsigmondy 1905年):取0.01%氯金酸水溶液100ml,以0.2mol碳酸钾调节其pH7.2,加热煮沸。在刚开始沸腾时,迅速加入0.5ml白磷的饱和乙醚溶液,振摇混匀,直至溶液呈现橙红色时即可。此法制得的胶体金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直径为3nm左右,既适宜于细胞内外抗原成分的标记,又能用于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脑炎原虫病兔血液中几种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ELISA试验和双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对12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血液中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IgG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炎原虫病兔与对照兔相比,E-玫瑰花环形成率增高,CD4+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血液中IgG含量增高,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时形成沉淀线的抗体稀释倍数增大。据此认为,脑炎原虫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为主,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可能与兔脑炎原虫所引起的隐性或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兔脑炎原虫病(Enceph──alitozoon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据报道,脑炎原虫侵害的靶器官是肾脏和大脑,但在脑炎原虫的作用下,肾、脑组织发病的特点、病原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致病特点以及这些病变与临床的关系等,均未见详细报道。作者对无症状病免的肾脏(97个)和大脑(20个)及13例送检的具有典型脑炎原虫病症状病兔的肾脏和大脑,以及心、肝、脾、肺等实质器官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并对病变发生机理与临床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予以报道。(一)材料和方法检查兔为某皮革厂屠宰的獭兔,宰…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临床上能快速检出兔脑炎原虫,尽快诊断兔脑炎原虫病,对病兔进行了尿沉渣涂片的特殊染色、尿沉渣透射电镜的负染色、肾触片的特殊染色和肾病理组织学切片的比较观察。就尿沉渣涂片和肾触片的特殊染色而言,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可从涂片和触片上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检出兔脑炎原虫及其假囊,据此可对兔脑炎原虫病做出快速诊断。而对尿沉渣透射电镜的负染色和肾病理组织切片的检查,可与尿沉渣涂片检查结果相互印证,使临床诊断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尿沉渣涂片和肾触片的特殊染色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兔脑炎原虫病的一种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