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越南北方的多乐省达克隆河中游是一片宽阔的河谷地带,树林茂密青草茵茵,是大象理想的栖息地。这里栖息着许多大象,有的象群多达上百头。世代居住在达克隆河流域的莫侬人以其熟练的捕象驯象技术著称。据说,莫侬人捕象驯象活动已有近百年历史。起初,为了保护庄稼,人们设陷阱捕获了一头小象。后来,经过精心驯养,小象长大能替人运粮食搬木料,并成为主人出远门代步工具。于  相似文献   
2.
越南泰族约60万人,分三大支系,即:白泰、黑泰、红泰。白泰主要分布在莱州省和山萝省的琼涯、北安、扶宴县。黑泰主要分布在山萝省和黄莲山省的文震县、滩渊县以及莱州省的奠边县、巡教县。红泰主要分布在山萝省的木州、河山平省的梅州以及清化省北部山区。越南泰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风俗习惯饶有特色。其中黑泰人的“上门暖馆”的婚姻习俗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3.
在越南中部西区高原的茫茫林海中,居住着一个只有近万人的少数民族——耶钲族。耶钲族保持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其中“草棚择偶”和“搜捕结亲”遗俗别有一番风味。 耶钲人十岁以下的小孩与父母同居,十岁以上的男女孩子必须搬到公房居住。当男孩长到十五、十六岁,女孩到十三、十四岁,必须举行锉牙仪式,表示孩子已长大成人。锉了牙的男女被公认为村寨的正式成员,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可婚嫁。  相似文献   
4.
在越南河宣、黄连山省越中边界地区居住着一个从前被人称为“土滇”(黑土人)、“僈拉基”(拉志蛮)、“舍”的约5000人的少数民族,这就是越南的拉志族。拉志族人数虽少,但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还延续至今。 拉志族很早就过着定耕定居生活,以耕种梯田为主,同时也开荒种植早稻、棉花等。拉志族喜欢结寨而居,其房屋是高脚屋与平房相结合的建筑物。高脚屋的屋顶稍高于平房的屋顶,接头处相互重叠。平房三面是土墙,高脚屋下层围竹篱或高及楼板的土墙。高脚屋与平房之间用竹壁相隔,有门相通,以木梯相连。高脚屋一般是三房一厢,上住  相似文献   
5.
6.
巴拿族是越南中部高原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约十万人,主要分布于昆嵩高原东南部地区。巴拿族分哥泵公和阿拉贡两大支系以及昆嵩、鹅拉、波楠、若朗、阿拉贡、多罗和勒敖七个分支。 巴拿族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巴拿语的许多词根与占族、嘉来族和埃德族相同。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巴拿族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也相异。波来古和云耕一带的鹅拉分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实行从妻居的婚  相似文献   
7.
布娄族(又称布劳族)是越南中部西区高原的少数民族,约300人。现大部分居住在越老边界的德都县波依乡德米村。据说,布娄族是一百多年前由老挝迁至越南的。 布娄族的语言与色登族的语言相近,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娄族习惯结寨而居,村寨建在平顶山坡上。寨门用树叶装饰,两旁插许多竹尖桩。布娄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鬼和防坏人。寨子中央建有供村民集会和娱乐的公房。布娄人过去住草顶平房,现多数人改住高脚房。村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