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肯尼亚多党政治能走多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肯尼亚90年代初转向多党制主要是为西方所迫。反对党多半以部族和地区为基础,很难形成联合阵线,未来联合前景也很渺茫。8年来宪法改革艰难曲折,但有所进展,尤其是1997年议会根据党际议会集团(IPPG)的建议通过的一些议案扩大了民主,推进了宪法改革;“市民社会”团体起过积极作用。但1998年以后宪法改革进程陷于僵局,表面上是因为执政党和主要反对党在分配宪法审查委员会代表名额上有分歧,而实质是双方都想控制宪改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英国对非洲经贸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英两国与非洲都有密切的经贸关系.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原因,英国与非洲(尤其是英联邦非洲)的经贸交往比中国与非洲更为悠久,历史上也更为密切.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中非贸易发展迅猛,自2004年起已超过英非贸易.在投资方面,英国以私人为主、官方为辅的对非洲投资历时长久,在英国政府的鼓励和促进政策下,至今仍在不断增长;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对非洲投资在近十年来有较快发展,但投资总额仍远低于英国,并由于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问题,中、英两国在对非洲承揽承包工程的最大差别则是英国公司多属私人资本,而中国公司多为国有企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英两国在对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上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与东非各国友好合作关系迅速和全面发展,主要是由于双方互有需要、这些非洲国家政局基本稳定、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非洲政策等。双边关系发展成绩喜人,但要保持和推进这种发展势头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对东非各国国情了解不够、中方企业资金有限、经营经验不足、语言障碍等,东非国家存在腐败和拖拉作风、基础设施较差、市场狭小、工人素质较低、有些国家政局不稳等问题,且双边贸易不平衡。不过这些不利因素可望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肯尼亚政治危机的导火线是奥廷加及其领导的"橙色民主运动"对总统选举结果强烈不满.当年的"全国彩色同盟"解体,分裂为"全国团结党"和"橙运"两大派,是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奥廷加的崛起除得益于肯尼亚盛行的族性政治外,同他的改革派面貌和建立小族--地区联合阵线的主张与宣传活动有关.这次危机的解决和大联合政府的成立归因于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非盟和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挥了关键性的调停作用.大联合政府面临宪法改革、土改等诸多问题,但双方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取得进一步的妥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高晋元 《西亚非洲》2008,41(3):17-22
自利比亚独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英国与利比亚关系发生了4个阶段的戏剧性变化,从伊德里斯时期的友好密切到卡扎菲执政后的冷淡破裂,以至敌对,后者主要与卡扎菲实行的政策有关;1998年以后,英利关系迅速解冻和解,继而走向全面合作,这一发展变化源于两国政策的改变.从表面看,利比亚首先在外部压力下做了让步(当然其中也有国内经济因素),实际上,英国从经济、战略利益和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出发,更期待两国关系的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晋元 《西亚非洲》2004,41(2):29-35
肯尼亚实行多党制已逾 1 0年。其间 ,肯多党制运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肯尼亚各政党 ,尤其是新的反对党 ,有明显的族群 -地区背景等 8个方面。肯尼亚于 1 992年、1 997年和 2 0 0 2年底相继举行了 3次多党大选。原执政党肯盟在前两次大选中获胜 ,莫伊蝉联总统 ,肯盟在议会中也居多数。但肯盟在第 3次大选中惨败 ,总统落选 ,该党在议会中亦降为少数。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主要似有莫伊本人没有参选 ,肯盟失去了较大支持率的总统候选人等 6个方面 ,而这些原因也决定了彩盟在第 3次大选中的胜利。肯尼亚 1 0多年多党制的实践给人们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