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201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园1只东北虎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经手术治疗后康复。1 病史与症状1997年11月,我园表演场引进1只雌性5月龄东北虎,为近亲繁殖,体格健壮,当时视力未见异常。12月底,该虎活动逐渐减少,在陌生环境内行走不稳,进食和饮水时常碰撞饲盆或笼柱。检查时发现眼睛晶状体浑浊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毛玻璃样),从中央向四周扩散,但边缘透明,仍可见眼底。滴障眼明及氯霉素眼药水3周,病情未见好转,视力进一步减退,晶状体混浊加重,不易观察到眼底。诊断为先天性两侧性核性白内障。1998年1月2日对其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 手术过程2.1 术前准备 禁食1d,术前…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17日—3月28日,我园猛兽区猫科动物发生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变形杆菌病。1 发病情况我园猛兽区共饲养有狮、虎、豹等猫科兽6种28只,其中幼兽10只、成年兽18只。1999年2月17日,9月龄雄性美洲狮发病,以后美洲虎、东北虎、华南虎、美洲狮、非洲狮、孟加拉虎等8只动物相继发病。病兽性别雌雄各半,其中幼兽发病6只,发病率为60%;成年兽2只,发病率为11.10%。发病后经采用高敏抗生素配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治愈7只,死亡1只。2 临床症状病兽轻症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多卧少动,呕吐,排…  相似文献   
3.
PCR技术在鸟类性别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鸟类性染色体连锁基因EE0.6在Z、W染色体上长度的不同,通过选择6对不同的引物,同时设置4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别采用PCR技术对丹顶鹤、黑鹳、琉璃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鞭苔(?)鵼、戴冕鹤、火烈鸟的Z、W染色体上的EE0.6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某些引物组合能从雄鸟样品中扩增出1条片段(EE0.6Z,190 bp),而雌性鸟样品则能扩增出2务片段(EE0.6W和EE0.6Z,分别为250 bp和190 bp),但4组引物对6种鸟类EE0.6基N的扩增效果不同。证实,利用PCR技术能对鸟类进行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牛分枝杆菌PtpA基因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牛分枝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PtpA基因,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完成Ptp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将表达载体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5 ku处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以抗组氨酸标签(HIS)单抗为一抗,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证明该蛋白为所需的PtpA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PtpA血清,所得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得的血清抗体效价超过1∶1 000 000,具有较好的灵敏性。采用制备的PtpA多克隆抗体检测表达纯化的PtpA融合蛋白及真核表达的PtpA蛋白,结果可在约35 ku和约20 ku处产生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抗体有较强的特异性。本研究为后续PtpA基因调控细胞免疫的具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广州动物园1匹雌斑马(Equusburcheli)发生慢性肾炎,经过3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病情与症状病斑马雌性,12岁,体重约170kg,为本园繁殖,体质一般,曾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及感冒病史。1998年2月19日,发现该斑马食欲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弓形虫虫株529 bp重复序列的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弓形虫分子鉴定。将该弓形虫阳性病料匀浆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经连续传代分离获得弓形虫速殖子。同时,根据弓形虫B1基因的PCR方法对该分离虫株进行鉴定,扩增出弓形虫B1基因特异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此虫株扩增片段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弓形虫B1(AF17987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通过PCR-RFLP分型鉴定,所分离的SS弓形虫虫株与传统Ⅰ型RH株、Ⅱ型PRU株和Ⅲ型VEG株的酶切谱系均有所不同,同时与Chinese#1型也有所不同,其被判定为国内另一种独特基因型弓形虫虫株,这为国内乃至华南地区弓形虫基因库的建立收集了样本,也为下一步野生动物弓形虫检测和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园饲养的大熊猫发生以废食、顽固性呕吐、腹部胀气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及病理剖检诊断为肝硬化继发出血性胃肠炎。发病及处理经过 大熊猫“松涛”,雄性,15岁,体重55kg,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死前20d突然倒地不起,强制驱赶才勉强从运动场进入内室,精神不振,废食,病初无粪,后排黄色蛋花样或暗红色水样粪便。用氯胺酮7mg/kg麻醉保定,进行强心补液、对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频繁呕吐、腹部臌胀。经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光透视诊断为拟麻痹肠郁积,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后,排出一堆较硬的粪便,腹胀得…  相似文献   
8.
1997年 7月 ,广州动物园饲养的马来熊发生以口吐白沫、兴奋惊叫、癫痫样抽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 ,诊断为毒鼠强中毒。1 发病经过及症状广州动物园有马来熊 5头 ( 2雄 3雌 ) ,分 2室饲养。 1997年 7月 7日中午饲养员发现同室饲养的 2头马来熊有 1头呕吐白色泡沫 ,表现兴奋不安 ,倒地抽搐似癫痫 ,持续 3— 4min后精神、活动恢复正常 ;之后这头熊每隔 2 0— 40min发作 1次。随后另 1头熊表现相同症状 ,但第 2次发作后迅速表现精神萎顿、卧地不动 ;临床检查该病熊呼吸浅表、心跳乏力 ,可视粘膜发绀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