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空气消毒技术黄银君,戈银生,张文智,赵允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随着工业发酵技术、防腐技术、医药业防污染技术、医院的防感染技术的不断发展,空气的无菌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空气消毒学的不断发展。迄今为止,空气消毒技术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淋巴管炎自14世纪就曾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流行历史。自1873年Rivolta分离出本伪皮疽组织胞浆菌(Histoplasna farciminocum)以来已经过114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美国、苏联、印度、苏丹、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国的兽医真菌学工作者都曾不断地致力于预防菌苗的研究、但由于本菌的生物特性复杂,直至今日未见应用于生产的弱毒菌苗。 我国养马地区不同程度地流行着本病,内蒙古和东北较严重,发病率为10~32%。个别  相似文献   
3.
将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用于牛皮癣病的抗体检测和细胞免疫检测。35头无牛皮癣症状的新生犊牛血清抗体全部阴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10%以下,10头具有牛皮癣症状的病牛,50%为血清抗体阳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2%~46%。30头注射抗牛皮癣疫苗的牛血清抗体全部由阴转阳,淋巴细胞转化率升至15%以上的有16头。  相似文献   
4.
F-2(Zearalenone)的毒性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生产真菌在我国饲料中普遍存在。为制定饲料中F-2毒索卫生标准,研制饲料中该毒素最小检出量的检测程序,已势在必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F-2标准样员(SiGMA) 以三氯甲烷稀释成每微升含0.01、0.015、0.02、0.2μg 4个浓度。(二)薄层层析板制备 板20×5cm,SilicaGel G(粒度10~14μm)1.6g,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8.5ml,充分研磨,铺板,静止4~6小时,110℃干烤1小时(或70~80℃干烤3小时)。(三)点样 以微量进样器吸取标准F-2溶液,在板下限上3cm处点样,每板等距点0.5、10、2.0、2.5μl5个点,每个标准F-2浓度点样10个板。  相似文献   
5.
动物皮癣菌(Dermato-mycosis),即动物皮肤霉菌病,俗称钱癣、秃毛癣、葡萄疹等,是由多种皮肤丝状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皮肤真菌病。近10年来,我国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管理不善,动物皮癣菌病在一些地区爆发和流行,使畜牧业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 近年来,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的牛群中有牛皮癣病流行。病损近似圆形,呈灰白色或白色,无毛,与周围健康部位界线分明。主要侵害犊牛头颈部。同场的成年牛很少发病。本病呈季节性流行.以每年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据当地记载有的牛群发病率可达18%~62%。笔者于1990年10月份调查两牛群,其发病率分别为6.1%(3/46)和6.0%(5/84)。(二)病原分离与鉴定1.直接镜检:自病损处取痂皮及断毛少许,置载玻片上,经20%氢氧化钾二甲基亚砜透明处理10分钟,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痂皮及毛杆周围有大量圆形或椭圆形孢子,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7.
用8头健康犊牛每头注射皮癣双价灭活苗2ml,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在注苗前和泣苗后不同时间采血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情况。结果在注苗前以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法检测8头牛疣状毛癣菌代谢产物抗原(Tv)抗体和石膏样毛癣菌代谢抗原(Tm)抗体均为阴性,注苗后14~110天出现Tv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注苗后21~28天,最高滴度为1:8。注苗后14~63天出现Tm抗体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在21~28天,最高滴度1:4。注苗前8头牛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4%以下,注苗后14~63k对特异性抗原Tv和Tml出现淋巴细胞转化阳性反应,反应高峰均在注苗后21~28k,最高转化率为25%(Tv)和29%(Tm)。通过免疫监测证明接受该疫苗的牛绝大多数都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对攻击感染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心薄层层析仪分离真菌毒素,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试用离心薄层层析法分离真菌毒素F-2,以便探索新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一)仪器 ①LBC-I型离心层层析仪;②紫外线分析仪。(二)洗脱展开系统 ①甲苯:三氯甲烷:丙酮(To:TC:A 3:15:1 V/V/V);②三氯甲烷:甲基异丁酮(TC:MIBK 5:1 V/V)。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们从饲料中分离出引起奶牛流产的物质,其生物学特性及薄层色谱特征均被证明为F-2毒素。该物质分离的纯品进一步通过光谱分析,也确定为F-2。材料与方法(一)F-2样品的制备1.菌种:QFM-1和QFG-1。2.培养方法:大米50g加40%水,分装500ml三角瓶内,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后接上述菌种,27℃培养14天,15℃培养21天,25℃再培养14天。培养物取出后65℃烘干,球磨机粉碎后备用。3.提取制备F-2纯品:用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经离心薄层层析仪分离(以TO:TC:A=3:15:1 V/V/V为展开洗脱剂),刮取转子硅  相似文献   
10.
F-2毒素除直接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外,还可经柱色谱法分离,除掉样品中大量杂质,然后再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定量或提纯。柱色谱法是大剂量提纯真菌毒素必要程序之一,因此筛选分离物组份集中的洗脱剂,将是试验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