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舒  侯彦伟 《法制与社会》2011,(24):125-125,127
刑事指定管辖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指定管辖规定的抽象、简单和缺乏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指定管辖的法律条款理解不一,适用比较随意。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典型类案——毒品案件的指,定管辖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借此剖析指定管辖立法不完善在类案司法实践中的影射,以及完善和规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也是法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类型及其赔偿特点的研究,结合最新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评定,进行归类和技术处理,提出评定类型化,主客观化和定量化的主张,强调在评定过程中,应重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侯彦伟 《法制与社会》2012,(36):197+201
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规则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关于社会管理,在当前的顶层设计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论.此种理论中,检察机关若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有所取舍厘清自己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检察机关办案方式适度司法化是基于对我国检察权兼具司法和行政双重属性的判断提出的改革构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司法主体直接审理案件,强调司法的亲历性和独立性;借鉴对审兼听的司法结构和方法,提高办案的公正性。[1]目前,这一改革虽经反复的论证和实践探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牵制,预期效果尚未达到。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案件管理作为检察机关一项强化内部监督的工作制度确立下来[2],然而案件管理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它使包括适度司法化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检察工作的理论、设想得以在一个与以往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