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过敏性休克死者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及其与死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使用利多卡因麻醉术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8例术中因利多卡因过敏性休克死者的血液和11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的血液进行利多卡因浓度的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结果 8例死者利多卡因血药浓度(1.61mg± 0.45mg/L)低于11例正常患者利多卡因血药浓度(2.44mg±0.47mg/L)。结论利多卡因过敏性休克死者血药浓度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无关。  相似文献   
2.
<正> 案例死者,男,32岁。10时在殴斗中,右眶部遭拳击倒地,伤后及下午一直工作。第二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于14时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次日尸检。尸检右眼上眶青紫肿胀,右鼻翼有直径0.5cm 的表皮剥脱。无鼻骨骨折。头皮完整无肿胀;剖开头皮后见左枕部有5.5×3.0cm 的皮下出血,颅骨无骨折。硬脑膜完整,右颞顶部有7×7cm 的增厚区,厚达0.25cm,并且硬化、质脆,无韧性。双侧顶部硬脑膜均增厚0.15cm,但  相似文献   
3.
粘附分子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以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方面有多种重要作用[1] 。1 粘附分子的主要免疫生物学作用粘附分子通过参与胸腺细胞 TSC间相互作用影响胸腺细胞的发育成熟 ,此外 ,外周血细胞表面表达LFA 1/ICAM 1、VLA 4/FN等粘附分子 ,他们通过与相应配体的相互作用 ,不仅为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也参与T细胞的功能分化。由此可见 ,粘附分子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4.
皮肤损伤时间推断一直以来都是法医病理学者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方便、敏感的特性,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研究的发展。然而,有效指标的缺乏却限制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血管生成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可能在皮肤损伤时间推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某女,25岁,在校大学生。2002年6月18日14时许,因皮肤瘙痒,在沐浴后用江湖郎中配制的药物涂抹全身,3h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轻度腹痛,伴多汗及肌肉震颤,在当地诊所静滴能量合剂及双黄连等药物,病情无好转。当地县医院门诊以“电解质紊乱”收入院。查体:神情语明,表情淡漠,  相似文献   
6.
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具有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耐受性好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阿奇霉素毒副作用小,很少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尚未见报道。本教研室在检案中遇2例因静脉点滴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某男,42岁。2008年8月27日被他人打伤后3h入院治疗。既往有右股骨头坏死病史。检查:神清语明。后枕部有二处触痛区,右大腿见一条索状皮肤破损区,局部青紫,右髋关节及右肩关节因疼痛活动受限。辅助检查:头CT未见异常。右小腿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前缘见一小骨屑影,余未见异常。2008年8月31日摄CT见右侧股骨头坏死改变,并见右股骨头下横行骨折线。主要临床诊断:右胫骨开放性不全骨折;右股骨头坏死。为鉴定伤者损伤程度,而伤者既往有右侧股骨头坏死病史,故于伤后三个月委托鉴定其所受外伤与其右侧股骨头骨折因果关系。2008年12月1日法医学检查:神志清,拄单拐步入检查室,其右小腿胫前偏内侧可见3·5cm×0·4cm瘢痕(缝合5针),右髋关节活动受限。调阅伤者伤前(2007年9月8日)右侧股骨头CT片(照片1),可见其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有囊性变,但未见有骨折线;伤后(2008年8月31日)右侧股骨头CT片(照片2),可见右股骨头下横行骨折线。鉴定意见:如在此期间(2007年9月8日至2008年8月27日)未受过其他外力,则考虑其右侧股骨头下骨折系此次外伤诱发所致。照片1右股骨头C T片(伤前)照片2右股骨头C...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王某,男,28岁。2008年3月4日,因琐事与人发生争吵,被人用铁锹殴打,造成其左耳廓皮肤裂伤、右前臂挫伤、左上臂挫伤。2008年8月26日某鉴定所根据伤者左腕、左手主动活动受限及肌电图报告(2008年3月17日):"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受害,以正中神经损害为主。"鉴定重伤、七级伤残、误工365日。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 伤者,女,36岁。2008年11月7日因外伤后头部、胸部及腹部疼痛1h入院诊治。医院病历记载:体温36.4℃,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9.3kPa(110/70mmHg)。外科检查:左额颞部略肿胀、触痛,枕部触痛;左锁骨中线肋弓处、左上腹、中腹部及腰部压痛;右手背青紫肿胀、触痛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已知男性各种不同程度自溶组织石蜡切片中的男性DNA序列。结果表明:自溶程度较低的组织可以用聚合酶链反应鉴定性别:但自溶程度达到核膜消失和细胞结构消失者,其性别鉴定阳性率明显降低,而且在自溶程度较高时,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