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罪犯权利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监狱仅仅定位于剥夺罪犯权利的机关,是不尊重罪犯权利的表现,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因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而采取的严格管理措施,并不是简单地在法律之外剥夺罪犯的权利,它并不否认罪犯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相反,是为改造罪犯服务的。如果只从宏观的、逻辑的角度片面强调罪犯的权利,从表面上看,似乎尊重和扩大了罪犯的权利,实际上缺少可操作性,而且最重要的,是背叛了监狱剥夺自由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化文明监狱作为跨世纪监狱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当前促进监狱建设的一大战略举措。1995年9月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和实施意见》、《现代化文明监狱考核评审细则》(以下分别简称《标准》、《细则》),不仅明确了监狱建设的综合性目标,也...  相似文献   
3.
论监狱罪犯的劳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作为当代监狱活动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内涵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其作为一个可视、可量化、可解析过程,它的信息性、与社会的连接性和它的“人性”、“人道性”等方面有待深化;作为活动“过程”,它是立体的、辐射的、生动的,而非平面和两端的,但目前从学术上对此关注还不够;在当前监狱制度设计尤其对监狱经济、监狱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有不同见解,进而在认识上影响到对劳动改造的价值定位,因此更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罪犯直接管理,实际上就是警察直接管理罪犯,是管理罪犯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上的警犯接近,二是情感上的警犯心理相容。罪犯直接管理的要素是:警察与罪犯之间特殊的人际关系;警察对罪犯情况的较多了解;警察对罪犯情感的高度敏感;警察对罪犯的有效控制。对罪犯直接管理的内容是直接接收、对面管理、直接授课、个别谈话、组织劳动、实施奖惩。罪犯自管组织是罪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并不影响干警的直接管理,而恰恰是直接管理的延伸和落实。  相似文献   
5.
尊重罪犯的人格。不是日常话语下对“好人”适用的的“尊重”.不是对道德人格或“正常交往”状态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基础上的“尊重”,而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对“人”尊重,是对其合法权利的尊重。如果理解为日常话语下的尊重。那就很容易消解对特定对象的理解.进而演化罪犯自身角色认知,淡化警察狱情意识。影响警囚关系的正确定位。弱化狱内管理。增加监狱风险。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句名言:“多办一所学校,可以少建一所监狱。”而在社会主义中国竟把所有的监狱都办成了学校。许许多多一字不识的文盲、半文盲,在这里经过改造学习成了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成为大学生;许许多多四体不勤、无一技之长的罪犯,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发家致富的个体户、技术员甚至是劳动模范。鲁西监狱成立之后,和所有的中国监狱一样,对罪犯进行着系统的思想、道德、文化、技术教育。然而在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伟大工程中,它却因其创造性而显示出灼灼夺目的“亮点”,那就是在“三课”之内,又以优秀的儒家文化教育改造罪…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发展凸显出部门法律的滞后,同时新时代的权利观念也在执法现实中带来很多的误区和冲突。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始终应当置安全于第一的位置,罪犯又要最大的实现应有或者认为应有的权利,这就必须实现二者的协调,同时还必须与当前国情下的监狱的相关条件相一致,包括警察的权利的保障问题。而在当前的监狱条件下,人们对后者的忽视又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重罪把权利而不言警察权利的非平等格局,而这一切都又与当前国情下的监被权力的行使相关联。如此情况就愈显厘清监狱应有的执法理念和健全监狱的法律规章的迫切性。监狱管理更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权刹观念,而不仅仅是趋于功利的仅仅关注某个群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从渐进改革的视角析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这个重大的命题既是来自于中国经济政治现实的深度思考.更来自于中国信访工作实践的价值判断。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命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社会特征和发展方向来展开。本文主要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角度加以探讨.以求对信访工作的地位和使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姜良纲  王志强 《中国司法》2010,(10):106-108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探讨“信访”动因时,往往将其归结为“中国老百姓”的“青天情结”、拟或“信访不信法”所致,进而指出信访制度是一种“人治”。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么?  相似文献   
10.
惩罚作为一个活动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之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位。这就使惩罚表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我国理论界在此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念体系,因而出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差。需要对惩罚做一个系统的、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