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曾说,"当你长时间一直凝视一副面孔时,你似乎看见了另一幅藏在后边的面孔"。(《非此即彼》)但很多人没有深入追究后边那副面孔,王启梁教授不但揭示了前面的面孔,而且也考察并还原了后面的面孔。他新近出版的《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就是"在日常实践的视角下,①把对法律的探讨回归到它所深嵌其中的社会与文化中,还原存在于社会生活逻辑以及生活情景中的法律"。该书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多纬度为切入点,通过经验为  相似文献   
2.
"从身份到契约"与"从契约到人权"的进化难以解释身份、契约、人权之间的关联性。历史无不证明社会进步运动是走向人权的高级阶段取向,但却扬弃了身份和契约,因此,社会进步运动是以人权和契约为主,而身份为辅的社会史。它们共生在一个社会中,人权的位阶最高,而契约的位阶次之,身份最低。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值班备勤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值班备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警力不足,装备缺乏,值班备勤工作没有落实,工作不规范等.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论职务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黑数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犯罪黑数最为突出的犯罪类型是职务犯罪,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职务犯罪黑数的大量存在,不利于客观评估职务犯罪的实际状况,不利于正确评估打击职务犯罪的专项政策、措施及效益.因而应采取措施,查清和减少职务犯罪黑数,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满怀憧憬的年轻人一跨进辽宁师范大学的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张陌生而又热情的笑脸。这些热心人帮助新生搬行李,找宿舍,办理入学手续,跑前跑后地围着新生转。 原来这些热心人是党组织安排为新生服务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党组织的温暖通过一双双陌生而又热情的手传导到了这些刚刚远离家门的大孩子们的心坎中。  相似文献   
6.
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军 《法律科学》2004,22(3):51-56
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是共同处理标的物毁损灭失案型的两项不同制度。在我国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实现了由过错责任向严格责任转化的情况下,风险负担制度的内涵与适用范围应作相应的调整。违约之际风险负担的处理涉及到这两项制度的协调与配合的复杂关系。在履行迟延期间标的物毁灭时,原则上应使违约方当事人承担风险。对质的不完全履行之际的风险负担问题,国际公约、各国或各地区立法不一,对我国现行法律进行体系解释可知,当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由出卖人承担风险,否则则由买受人承担风险,不过,买受人仍享有违约救济权。在违约之际的风险负担问题上,我国现行法律还存在若干漏洞,应予填补。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随着我国各项民商事立法工作的大规模展开以及民商法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2001年民商法学论著的出版量呈急剧上升的态势,各种专著、合著、文集、文丛、译著以及引进的民商法著作不一而足.本年度的民商法方面的学术活动也较为频繁.其中比较重大的学术活动有:2001年9月24日至9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德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中外学者围绕着王利明教授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负责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中文本及英文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1年6月9日与11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针对"无权处分"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两次高级研讨会.2001年10月8日至9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德国法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德法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把党建工作电子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者就此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为帮助广大基层党建工作者拓宽思路,本刊特发表此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法公平原则新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军 《法学家》2012,(4):54-73,177,178
我国有部分民法学者否认公平为民法基本原则,但基于"正义在近代以降的人类德性体系中居立核心地位"、"市民社会提供了私法正义发生的环境与舞台"、"私法正义具有无法为公法正义所取代的独特性"、"民法中的公平并非重复宣示法的一般价值"、"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承认公平为民法基本原则"等考虑,公平足以充任民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意指在民事生活领域,应使"各人得其应得"的观念求取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原则表现为交换正义、归属正义、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等具体类型,而它们又各自透过一些具体的民法制度加以实践。民法上的公平一般具有程序性、形式性的品性,诉诸客观等值标准的显失公平、情势变更、违约金增减、瑕疵担保责任等,以及旨在实践分配正义的民事权利能力、无过错责任、公平损失分担、抛掷物致害责任等制度具有实质性或结果性,在民法中居于例外地位。  相似文献   
10.
物权制度设计的正义维度与效率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军 《政治与法律》2006,1(5):118-127
由于以归属性正义为目标,因此,各个主体基于物权法确立的正当行为规则所获得的物权就具有无庸置疑的伦理上的正义性,法律对此应该采取妥适的措施加以充分保障,以免它受到其他个人或者机构的任意侵犯。物权法亦追求效率,物权法的诸多制度相当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价值目标。物权法有可能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率运用而保护物权,规定物权的诸如排他性与绝对性之类的特性,亦有可能基于效率的考量而对物权的排他性作出限制;物权的保护措施存在着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差异,物权法有时会一反惯常的采取财产规则的立场而改采责任规则以实现效率。珍视效率并没有什么不妥,基于效率的考量将物权作出一定限制也并无不当,惟在限制人们根据正义的财产规范所取得的物权时不仅应相当慎重,而且必须提供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和依据,否则立法所确认的权利或者利益在司法的层面就会有被戕害乃至剥夺殆尽之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