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1.
急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而如何认定早期急性心肌缺血是法医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临床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结构、功能、临床应用价值及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分析二者是否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生化检测指标用于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并为今后选择心源性猝死的科研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液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在心脏性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法检测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例)、心肌病组(4例)、对照组(15例)死者的心包液中IMA水平,比较各组之间IMA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最佳IMA水平的截断值以及区分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和对照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包液中I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心肌病组心包液中IM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IMA的截断值为40.65 U/m L,其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0.5%。结论心包液中IMA有望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参考指标,为心脏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63岁,某日以"心前区疼痛、胸闷3 d"为主诉到某卫生所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3年。诊断:冠心病?处置: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红花注射液15 mL。2 d后,给予相同用药2~3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发青、口唇发绀、意识不清。医生立即给予胸外按压、肌注肾上腺素等,遂送至县中心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死者女性,29岁。某日23时,被丈夫发现死于床上。尸表检验尸长162cm,体重128kg,重度肥胖。尸斑暗紫红色,头面部、前胸、双上臂、会阴部轻度尸绿形成。面部青紫,略肿胀。双眼球睑结膜充血,血红蛋白浸染。双耳廓青紫。双鼻腔有暗红色液体流出。口唇粘膜青紫色,颊粘膜暗紫红色。四肢形成少量紫红色血管网,以双上臂、双足背为明显。解剖检验喉头充血、水肿。食管内少量乳白色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