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如今进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但电影制造流行语的魔法却越来越令人惊叹。譬如前段时间出了部叫《将XX进行到底》的片子,不久,大至“入世”、西部开发以及国企扭亏等国家大事,小至小百姓打嗝放屁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统统呼之“将XX进行到底”了。邻居小儿正念小学二年级,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竞也是《将减负进行到底》,家长瞅一眼作文本.脸上立马就能罩上一米采犀的庄严惶恐。  相似文献   
2.
我国税收征管法第30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税务机关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此条所规定者,乃纳税人的一项权利,即多缴、错缴税款的返还请求权。在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启动保有环节房地产税立法,但房地产税改革一直停滞不前。保有环节房地产税面临理论危机,引入量能课税原则,能够重新建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改革的理论基准,回答房地产税立法中的诸多疑惑,并逐步实现房地产税的公平负担。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方税法中的民法适用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是以民事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课赋和征收,但这些经济活动,首先应为民商法所规律。正由此,税法与民法这一体定法直接接壤,研究的对象一部分交集。日本的税收立法,颇注重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吸收其他部门法的原理,其中民法若干原理在税法中的适用最具特色。笔者就《日本地方税法》中的民法适用择要者作些研究,期望对我国的税收立法能有所助益。一纳税义务的继承纳税义务是金钱债务,在性质上属可代替债务,所以适用于原来继承。《日本地方税法》第9条就由于继承财产而对纳税义务的继承作了规定:“有继承财产时(包括遗赠)…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以合法性的视角看待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必要对执政方式与执政合法性关系进行分析,以及对传统执政方式合法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党在新时期执政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优先规定之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强 《现代法学》2006,28(1):68-76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同时有政府采购应当对中小企业优先的规定。政府采购与一般的民事采购不同,在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负载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目标。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优先的规定有相当的合理性,已经为许多国家所运用,称为“合同的治理”或“合同顺从”;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该优先规定也会带来许多新的弊病。通过政府采购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未必是最合理的选择,我国政府采购在对中小企业优先时只能作有限性优先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青年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社会服务。随着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化和深入化,青年已逐渐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特征“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于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自开展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1993...  相似文献   
8.
现代税法重视他人责任的运用 ,注重纳税义务的延伸。这有助于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 ,亦便于税务机关的征管 ,并能有效地抑制偷税、避税现象的发生。税收债务关系中承担责任的他人有多种 ,在立法中如何对各种他人责任进行合理的界定和科学设计 ,是税法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税法与私法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税法为我国较薄弱之法的部门,完善税法实乃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税法与私法关系的研究,提出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税收立法经验,在税法与私法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重视将私法的有关成熟规定及原理移用于税法,实践上不仅可行,而且能做到立法的经济节省,对我国税法走向完善不能不谓为一条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中德两国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设置,分别从行为模式以及主观要素两方面分析了两国刑法规范所体现出的各自特点。通过分析比较两国金融诈骗罪行为模式的不同,澄清了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相关误解,提出我国不必对金融诈骗罪选择危险犯或行为犯的行为模式;在主观要素方面,我国金融诈骗罪采取直接故意,而德国刑法采取有条件故意,二者在认识因素上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