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丽  杨振山 《学理论》2010,(23):15-16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概念和原因、对策分析上,在如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尚缺乏系统而明晰的政策思路和建议。因而,从此视角出发,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难在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民心态和专制情结使受害者不敢轻言赔偿,使国家机关不愿赔偿。 现行索赔程序不但不能缓解当事人地位不对称的现状,反而更加放大了这种不对称的法律效应,人为增加了受害人索赔的难度。 赔偿法规定的免责事由和赔偿范围极大地限制了受害人寻求国家赔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我国民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中国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为这一变革提供了经济理论前提,从而奠定了由产品经济、高度集权和以人治国向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以法治国转变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人制度作为民事法律的一个重要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在我国的法律中,“法人”这个概念很少出现,人们比较生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提出了法人问题。该法第二条规定:“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第五十四条规定:“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应参照本法执行。”正在制订中的民法草案,对法人问题作了专章规定。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实行法人制度,已在国家的立法中予以重视。完善法人制度,必将成为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定民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阶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全面改革制定了纲领,勾画出了蓝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法律和法学是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法律的制定和法学的研究提出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民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也是我国法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非常密切。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民法在更加广泛的经济生活领域内发挥作用;而民法制度的逐步完备,又将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法科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其中强调要加快经济法制建设,促进经济调控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这是有待我国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构筑一项重大、艰巨的社会工程。为此,本刊编辑部于1991年1月18日特邀请在京部分民法学、经济法学的专家学者,座谈如何贯彻党的七中全会的精神,实现《建议》提出的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并推进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下面是几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物权法为民商法的支柱性法律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平台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作者着重阐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和他物权体系的构建 ,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模式分不开的 ;中国物权法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和基础 ,而市场经济要依靠物权法等一整套法律作保障。  相似文献   
8.
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第一部证券法正式诞生了,这在我国社会主义证券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证券法是一部调整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的法律,是公司法的特别法或并行法,与公司法一样也具有私法和公法融合的特点,是调和自由与安全两种价值冲突的产物。从1929年国际经济大危机以来的全球股灾以及金融危机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便是:证券市场需要一个交易安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就是证券法的一个立法宗旨。证券市场是风险最大、敏感性最强、投机比较活跃的市场,极易失去规则。同时,证券交易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可能都无法获知交易的对手是谁,…  相似文献   
9.
在大陆法国家 ,法律创制莫过于法典编纂 ,而法典编纂又以民法典编纂最为重要。所以 ,中国民法典编纂引发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乃为情理中事。不过无论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程序与方式 ,抑或已提交给人大常委会的初步草案 ,确实都暴露出了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恐怕就是作者在此提出的理性与科学化法学的明显欠缺。应该承认 ,长期以来中国的法学基本上是实用法学 ,理性、科学的法学始终严重缺失。当然 ,这与中国读书人长久以来的人格依附性传统有密切的关联。学人们经世致用的怀抱和建功立业的热望不仅使之往往忽略了学者应有的学术人格独立和作为学者应追求的理性科学思考 ,而且还每每以承接各种形式的现代御用为本职和荣耀。在此情形下 ,当我们要完成一个民族性的、先进性的 ,但却必定要以科学、理性、逻辑和体系化为前提条件的法律发展使命时 ,就当然会面对诸多困难和两难 ,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问题。事实表明 ,我国民法学界在理论和经验上的准备还远远没有达到法典编纂的要求。因此 ,杨振山教授和王洪亮博士将法律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提到法学家使命的高度 ,并且以萨维尼的自由为核心 ,对整个民法体系的内在与外在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构造予以考察 ,进而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民?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法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民事活动的正常秩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重视研究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的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和民法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具有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这个词是很抽象的,但它却是法律抽象中的一个创造。它把民事主体依自己的意志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