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two-level normative structure AIDS notification system with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as the core and local regulations as the supplement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local legislations have different provisions with regard to the subject of notification and whether to adopt mandatory notification, which confro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DS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prevention of AIDS transmission with real difficultie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local legislations to the mandatory notification system for AIDS essentially reflects the dilemma of legislators in balancing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the right to health of their sexual part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ghts limit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conducts interest balance analysis in the aspects of social urgency, public interest, substantive damage and the right to know of others and holds the view that when these two rights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right to health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their sexual partner as well as public health In terms of specific systems,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should establish a mandatory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local legislation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local conditions to make specific provisions on issues of notification subject, notification procedures and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s after notification.  相似文献   
2.
区域人权保障机制阙如而次级区域人权保障机制竞起,造就了当今亚洲人权发展的"碎片化"格局。多元政治、文化和宗教传统并存且共性较差,是亚洲区域人权保障机制至今难以成形的重要内因,也决定了亚洲效仿欧关走"顶层设计"的路径行不通。亚洲应在"模块式"整合的基础上,率先建立以特定权利为保障对象的专门性人权保障机制。以功能性合作促进制度性合作,以模块式发展带动整体式发展,此谓"外合"。亚洲区域人权保障机制的诞生还依赖于各国国内人权的一体化保护,此谓"内生"。中国应积极推动亚洲区域人权合作,掌握构建亚洲区域人权保障机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18日,人权理事会第8届会议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草案(以下简称"议定书草案")。一旦该议定书草案在年底被联合国大会通过,则可望于2009年3月开放给各国签署,并在获得十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议定书草案主要内容是规定个人来文和缔约国来文制度.这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护,乃至国际人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俊响 《法学评论》2014,(2):112-121
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程序,背后基于多重政治考虑,包括借助第三方机构对抗中国、利用中国对国际司法机构的态度陷中国于两难、将政治责任外部化以及带动南海其他声索国围攻中国等。中菲领土争议、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本质上是菲律宾所提争端的关键,与之有充足密切的关联性。中国已经依据《公约》第298条第1款声明对有关海洋划界争端的强制管辖权予以排除,仲裁法庭对争端不具有管辖权。司法途径并不是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优选择,中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利用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不接受强制仲裁程序本身就是遵守《公约》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出现了美国式民主向外扩张的新浪潮。美国通过在经济上强调市场是万能的,在政治上鼓吹美国式民主是救世良药,对他国已形成一种隐性的干涉。美国式民主的扩张并不是新鲜事物,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以及二战后美国为对付共产主义“威胁”而提出的一系列“主义”,都是美国在民主扩张方面的经典论断。苏联东欧剧变后,美国将冷战的结束看作是自身意识形态的胜利,并将“推进民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克林顿政府更是将此视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称“民主的传播将帮助解决所有其他的美国外交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的现实情况表明国际经济组织在促进更广泛的享受人权方面作用巨大。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各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与人权的现实,认为,在21世纪国际经济组织应该承担人权义务,并且其人权义务有待强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层次的国际人权条约都规定,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享有被告知的权利、审前拘禁者的权利、申请人身保护令状的权利和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获得赔偿的权利。规定上述四项权利的相关条款存在用语模糊、抽象等问题。国际人权监督机构虽然在处理来文申诉的案件中能够对其中有歧义的用语进行解释,但它们不想也不可能确定统一适用的具体标准。在保障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的权利的实践中,缔约国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人权规范进一步细化、国际人权法的适用范围日益拓展、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司法性逐步增强、人权国际保护方式历经重大转变、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理念被公认为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产物,它对现代国际法的体系、价值、基本原则和规则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要论述”国际规范扩散实质上是“重要论述”的国际化,具体表现为“国内人权理念——国际人权理念——国际人权规范”的发展进路。“重要论述”国际规范扩散旨在打破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中西方角色固化,有助于增强中国对外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与感召力。当前,全球人权治理困境凸显西方自由主义理念与规范的能力赤字,人权异化昭示全球人权治理亟需正本清源,而“重要论述”展现了全球人权治理改革的中国智慧。在推进“重要论述”国际规范扩散过程中,中国可借鉴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话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规范扩展以及儒家文化被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进一步凝练发展主义人权观以开展国际规范竞争,运用社会框定策略形成“重要论述”国际规范扩散的社会共识,统筹利用国际和区域制度平台,重视“重要论述”中的人权理念从软法走向条约的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权话语拓展的主要方式是软渗透和硬介入。软渗透表现为通过西方人权"区域理念--区域规则--国际规则--国内规则"的规范扩散,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由西方主导建构起来的国际人权规范体系,形成对西方人权话语的法律确信,最终实现"西方人权国际化"和"国际人权国内化"。硬介入表现为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式强行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西方人权话语并将之纳入国内法律秩序,加速了西方人权国际化。西方人权话语拓展引起"它变"和"自变"效果。一方面,面对软渗透和硬介入,非西方国家或者被动接受,或者借助条约批准、保留等国际法手段予以选择性认同或变通,甚至提出竞争性替代话语加以对冲。另一方面,西方人权话语也在内外因素下不断自我调适,逐步提升可接受性。中国对外拓展人权话语,应充分利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途径,加速国际人权话语格局的变革;尽快形成以发展主义权利观为核心的人权话语体系,并通过对话来增进中国人权话语的价值共识;坚持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学会利用国际法律机制,着力提升在国际人权体系内将中国理念和话语转化为国际规则以及保障国际规则被遵守的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