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言 《中国公证》2005,(8):22-24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将公证制度引入物权立法,是完善我国物权登记制度的趋势所向.  相似文献   
2.
法言 《中国司法》2014,(7):51-53
正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却又无力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受援人,就其本人所接受的法律援助服务,按照其经济状况,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共同分担一部分法律援助办案费用的制度。实行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一般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是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构建得较为完善;二是政府对法律服务的管理规范,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服务收费指导价格;三是国家征信和收入财产查明制度基本完善;四是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数  相似文献   
3.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7):23-3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某商业银行北京市石景山区支行的职员王伟除了银行的本职工作外,又多了一项与石景山区法院联系的“业务”——他是该支行与法院的信息联络员。这是石景山区法院推出的延伸服务的新举措。该法院已与多家银行的驻区分支机构开通了专项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某轴承厂磨工车间的工人,前年3月因病住院治疗,同年6月出院。出院后至去年初,因各种原因旷工超过6个月。去年4月,经厂长提议,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我给予开除处分。厂里通知我后,我不服,向所在的区劳动仲裁委  相似文献   
6.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2):25-30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7.
法言 《中国司法》2014,(5):34-37
正法律援助受益覆盖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法律援助制度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我国,关于如何确定法律援助的受益覆盖面,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国外和境外,为了确定法律援助的受益覆盖面和受援人范围,使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公民收入状况和法律服务价格变动状况,来设定并动态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决定是否需要受援人分担费用。通过查证、询问41个国家(其中发达国家29个、发展中国家12个)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确定法律援助受益覆盖面与是否实行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  相似文献   
8.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9):28-38
所谓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法律体系的构成必然涉及到法律的分类问题。我国在实际工作和法学研究中,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法言 《中国司法》2005,(9):49-50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将公证制度引入物权立法,是完善我国物权登记制度的趋势所向。一、物权立法明确物权变动中的公证效力和责任,具有理论与实践依据首先,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物权变动合法、规范、有序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公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公证工作已逐步剥离行政色彩,公证权不再是行政管理权的演变和衍生;公证机构作为法律证明机构,也不再是行政机关的派生物。有的学者认为,公证的首要职能是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重大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和法律文书进行证明,引导…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几年前,我的一个亲属开办了学前班、临街书屋,经营效益好,挣了一些钱。他的邻居做买卖,急需一笔款。他向我家亲属借款,说利息可以高于目前银行利息的几倍。我的亲属想借给他,但又不清楚法律对此有何规定,私人间借款是否受法律保护?恳请贵刊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